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VIP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文物直播间,看三星堆文物在半掩半埋中被挖掘,听用2500年前的青铜乐器演奏《茉莉花》,“触摸”《千里江山图》的细节之处……文物直播让作为历史文化宝库的博物馆焕发出时尚魅力,让原本()的文物火爆“出圈”。那么直播是如何将文物观赏方式从“隔窗观物”转变成“视听盛宴”,进而获得网络用户的()的呢?

直播让文物从静止的实物陈列转向动态的线上“展演”,拓宽文物展现的时空维度,带来更加多样的呈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对文物意义进行创新“转译”,实现二次传播。总之,文物直播建构出新的知识生产场域,并以()的方式培育用户的历史感知力,引导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文物直播成为传播热点,让文物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数字交互中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不温不火青睐别具匠心 B.束之高阁青睐别开生面

C.不温不火垂爱别开生面 D.束之高阁垂爱别具匠心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仅是点赞、评论与发弹幕的文化体验者,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

B.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是发弹幕、点赞与评论的文化体验者,而是内容生产者

C.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在直播过程中,不仅是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发弹幕、点赞与评论的文化体验者

D.在直播过程中,基于共同兴趣或话题集聚的用户,不是内容生产者,而是点赞、评论与发弹幕的文化体验者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代表作。这篇短篇小说与《百合花》有着相近的风格,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散文化的味道。

B.《苏武传》中苏武的弟弟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这里的“后土”指的是地神;《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的“七庙”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C.《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勒工名”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

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的情况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些器物上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物勒工名”制度也随之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在实践中加强考核,在法律上也得以强化,这在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具体的规定,如《工律》说“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髹书之”。这说明“物勒工名”制度在秦朝就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

汉承秦制,“物勒工名”制度的实施日臻完备,其显著标志是,这一制度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铜器、漆器、铁器、骨签等出土文物上均发现有铭文,而且铭刻内容较为丰富。

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匠籍。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如《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由于政府注重对工匠的培训与考核,唐代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或工匠家族。

明清时期“勒名”制度更为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的代表。南京明城墙有一块“黄州府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种精确到人的责任制,有效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古代“物勒工名”制度之所以产生并长期延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提升产品质量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频繁,各国都纷纷提升了对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物勒工名”的责任追究制度便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在古代社会,官营手工业产品多提供给统治集团享用。统治集团积极助推“物勒工名”制度也是为了满足其自身奢侈生活的需求。

社会分工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一件产品的完成需要多个工种的配

文档评论(0)

150****3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