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南洋村阮氏源流的探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侯县南洋村阮氏源流的探疑(节选)

闽侯一中阮久平

…………

一、无法接续的家族迁徒史

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雅称永阳。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元明清一直沿用。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重名,又恢复旧名永泰县。

永泰留存关于阮氏源流石碑记载:“历代元祖宗亲,世居永福县二都大漳云路地方,迨后徒居四都葛岭,至清播迁侯邑。我先世谱牒无存,名讳莫誌。至於生辰死忌葬所,世远年湮,杳不可稽矣”。大漳镇,清置,属永福县,在今永泰县东(见上图)。碑文证实,南洋阮氏来自永福大漳云路,是赤鲤村的阮氏发枝。《福州市阮氏宗谱-金沙世系》第17页记载:“台,恩之次子,别迁永福、赤里、大樟、竹岐、南洋”。此记录没有阮台之后先祖人物及播迁等关键信息,只可参考不成实证。但南洋阮氏祠堂重修所立《功德碑》沿用此说,勒石记载:“吾先祖,自福州前屿,莆田市仙游金沙别迁永泰县大樟赤鲤村,又迁居于南洋村”(附录三),把大漳云路阮氏先祖与金沙阮氏传承直接联系起来,看似找到源流脉络,但因缺乏实证明显存疑。

首先,永泰石碑记载说明大漳云路阮氏在清代曾探寻过先祖源流,但没有获得关于先祖任何有价值的文献记录。如果是来自显赫的金沙世系,永泰先人不可能查无所获,更不可能自动游离于旺族之外。其次,《忠孝堂阮氏族谱》没有注明台、观到永福后的落脚地,无法断定台、观是否迁居到永福大漳云路,更无法证明永福阮氏仅此来源。传到有祯、有礼兄弟辈,已到明朝后期了,其中历经宋、元、明朝数百年,来自其他分支的阮氏也迁居永福是大概率的事情。第三,从堂号看,南洋阮氏秉承“三登家声远,竹林世泽长”,是为“竹林堂”,与仙游“忠孝堂”明显有别。据仙游阮继苹考证,“忠孝堂”是竹林堂的分支传承,那继用“竹林堂”的南洋阮氏就是另一分支了,不具有传承的可能性。第四,从先祖代表人物来看,“竹林堂”源自竹林七贤的阮籍、阮咸一脉;“忠孝堂”入闽始祖阮弥之的先人阮略、阮顗、阮裕等都与竹林七贤无关(见前文《阮咸家庭世系表》)。第五,赤鲤村祖居的裕字辈幼春曾提到“远祖古墓在福清一都”。一都地名现在还沿用着,位于塘前乡赤鲤村往河流上游不远处,1959年前是属于永福的,后划归福清管辖。古代交通不便,山地各有主,就近安葬最有可能。如果此说当真,也间接证明永泰大樟赤鲤的阮氏一族不像是金沙世系的传承。第六,祭祖建祠是中华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以来,南洋与赤鲤阮氏都没有受邀参加金沙世系祭祖的记录,直到2020年10月25日(重阳节)才初次参加祭祖考察,这与同祖同宗的民间活动常态化特征不相符合。

多方证据已确认,南洋阮氏源自永泰大樟塘前乡赤鲤村,但赤鲤村的阮氏先祖又从何处来,目前因缺乏实证资料而无法定论。《南洋阮氏族谱》中,有祯公被尊为一世祖,“由大漳徒居葛岭”。长子欲周为南洋二世祖,生子天嘉。“天嘉公由葛岭徙侯邑十六都溪口地方”(见笔者撰《关于南洋古游记的考证》一文)。有祯、欲周父子生死不详。

二、侯邑播迁,滇沛流离

南洋三世祖天嘉,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迁居侯官县十六都小穆溪口(今名小目溪,流经罗洋上塅,竹岐溪口)。到三世祖,还没有徙居南洋地界,更没有实证他们曾来过南洋盆地。

《南洋阮氏族谱》从一世有祯公开始记载。天嘉生三子,兴瑞、兴侯、兴就,尊为南洋四世祖。兴瑞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死于乾隆甲子年(1744年);兴侯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死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兄弟俩早年过着滇沛流离的生活,靠打长工谋生,居无定所。约在康熙-雍正年间,“祖兴瑞与叔祖兴侯公始迁南阳”(今南洋),落户定居,同创基业,成为阮氏先祖到达南阳的第一人,但已是四世祖了。

三、南洋落户,村里大族

《南洋阮氏族谱》记载,兴瑞一支为乾房即四房,兴侯一支为坤房即五房,其余各房均无记载,也不说明具体原因,留下了一到三房的失踪之谜。

南洋阮氏先祖历经沧桑,筚路蓝缕,开山建房修整农田,生活逐渐殷实,人丁越加兴旺,成为南洋第一旺族,现已传至第十五世。珠山祖厝、新厝、义阮、横埠大厝巍然挺立是阮氏家族发展的标志(详见笔者撰《祖厝怀古》)。清嘉庆年间义阮大厝东侧建成南洋唯一家族大祠堂。清嘉庆二十四年,昌光中举人,取得南洋科举时代最高成就(详见笔者撰《关于举人阮昌光的研究》)。南洋阮氏一族还将奋发图强,继续发展光大。

完稿于二O二O年九月二十一日;修订于十一月四日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