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乡市高二期末(上)测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该器物的简介为:“这是一只鬃毛倒竖的野猪,身上填满雨丝、水滴和植物纹。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据此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先民()
A.已经大量饲养了猪 B.以种植稻和麦为生
C.定居生活得到发展 D.借助陶器进行灌溉
2.汉承秦制,但汉代丞相一职的名称和职权却发生过多次变动(见如表)。据表可知,汉代()
汉惠帝时期
不再设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为先
汉武帝时期
增加大批侍从和随员,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延确定之事交与丞相去办
汉昭帝时期
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此时大将军权越丞相之上
汉光武帝时期
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丞相改称司徒,掌民政、考课、建议、制度等事
A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 B.中央机构形成制衡机制
C.中央决策主体不断发生变动 D.相权日益加强威胁皇权
3.(隋朝)官员高颎建议说,租调虽是固定的,但逐年征纳,有些户被除去了,加上吏员作弊,户籍依据不准确,于是将体貌与户籍比对,“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便??依样定户上下”。该建议要求()
A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 B.借助黄籍登记户口
C.每年正月对貌阅进行编核 D.实施白籍土断制度
4.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进行增订,促进了乡约的流传。明代皇帝要求在全国大力提倡和实施乡约,以徽州为例,明代前期乡里纠纷以里老调解为主,到明代中后期乡约对诉讼前的调解乃至族内纠纷的裁判作用越来越大。这反映出()
A.法治和德治观念的争鸣 B.乡约与法律的合流趋势
C.儒学法律化的程度提高 D.皇权对基层教化的控制
5.如表所示是明初官营手工业工匠的服役规定(部分)。这些规定()
时段
政府的服役规定
明太祖时期
轮班匠人以三年为限,轮番到京城“(听工部安排)输作三月”
除服役三个月外,其余时间不再服役,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劳动
明成祖时期
住坐匠人就地服役,每月为官府服务十天
外地匠人不必长途跋涉来京;每月服役外的时间,可自由生产手工业品出售
A.保证了工匠技艺传承 B.体现了劳动方式的改进
C.适应了商品经济要求 D.弘扬了勤劳致富的理念
6.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A.规范官员选拔 B.学习明朝制度 C.维护君主专制 D.加强官员管理
7.据统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关税收额日益增长,从1855年的186万两增至1864年的787万两,占清政府年财政总收入的12%。到1894年,海关税入增,30年间增长近3倍。这表明()
A.海关税收已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方式
C.外国资本刺激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8.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孙文学说”,突出了考试院在文官制度中的地位,1921年,强调“君主时代可以不用考试,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不可少”。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规定“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与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钦定资格者乃可”。这反映出()
A.近代文官制度构想的完善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D.考试制度得到广泛支持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体上同苏联1936年宪法接近,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体现人民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凸显民主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10.《四川省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在公路、电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地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数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x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英语 Word版含答案.docx
- 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 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