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恩施猫儿堡出土明代金银首饰解读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藏明代金银首饰一组二十余件,是湖北明代藩王墓之外不多见的一批实物资料。最初知道它是在十几年前,由《中国古代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第三卷中看到图片,图版说明称作“金凤冠(金饰件)”,只是全部器物都合置于一幅图版,实在无法辨识细节。2018年初冬,计划已久的恩施之旅终于成行,因得亲睹久在关注中的实物。感谢馆方的热诚相待,展厅参观之后,特将馆里拍摄的高清图拷贝相赠。恩施归来,一面梳理目验之印象,一面反复观看照片,遂一一为之定名,同时确定这一批金饰件并不是“金凤冠”,其中一部分是环绕?髻而插戴的簪钗,一部分为手饰、佩饰,也属于广义的首饰。按照我的定名,计有:鬓钗一对,金镶宝观音挑心、金王母骑凤挑心、金狮子戏毬挑心各一枝,花头簪子两枝,闹蛾簪两对,金摺丝葫芦耳环三只,金戒指一枚,金指环八枚,玎珰七事一挂。
一、鬓钗
与此前簪钗并行的情况不同,明代的头面一副,簪几乎独领风骚。唐代女子讲求发髻式样的争新斗巧,簪钗的设计也同它处处有着呼应。两宋女子喜高冠,元代女子爱包髻,对天然美发的看重,已在渐次降低。明代女子用了?髻罩发(图1),一头乌云早被覆盖式的插戴所掩,高髻的式样变化便不再时兴。从此簪钗差不多成为纯粹的装饰,而用于?髻上的插戴,自然以簪为便。在此之前簪因为只有一只脚,簪首装饰过多而增重便不容易插得牢,发髻罩了?髻则情形两样,簪首的装饰于是踵事增华,短短的簪脚竟可擎出比屋连甍的亭台楼阁。此外,钗本来尚有的固发作用也多由?髻代替,那么与簪相比,钗的退居其次也就很自然了。
钗与簪的区别,明代以前是很清楚的,即两只脚呼作钗,一只脚呼作簪。到了明代,簪却渐成主流,钗的使用于是变得很少。此际所谓“头面”,实以簪为主,而明人称作“钗”者,往往是指装饰华丽、为女子所用的簪。
明确了这样的变化,再来看明人关于钗的叙事,便可以理解他的所指。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女饰”条曰:“金玉珠石为华爵,长而列于鬓傍曰‘钗’。”这里所述为南都情形,“华爵”之“华”,花也;“爵”者,雀也。而所谓“钗”,原是指一类造型修长的簪,其装饰部分与通贯下来的簪脚各约当簪之半。明代把两鬓与额角算在一起合称“四鬓”,鬓钗一对通常是分别倒插在两个额角,因此得名。如此妆束在明人画像中常常表现得很清楚,如明人绘中山孺人汪氏容像,妇人头戴珠翠凤冠,冠下一对金镶珠宝鬓钗倒插(图2)。明末吴之艺妻倪仁吉绘吴氏先祖容像,鬓钗的插戴也是如此。画像中人头戴?髻,其端关一枝金顶簪,金坐佛挑心簪在当中,两旁花头簪子若干,口沿金钿两边各一枝梅花簪,金鬓钗一对倒押在左右(图3)。
图3:倪仁吉绘吴氏先祖容像局部,义乌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义乌文物精粹》
鬓钗造型是从元代流行的如意簪发展而来,不过把簪首顶端下扣的一个或一对“耳挖”渐渐变作图案的一部分乃至一朵主花,且装饰之部加宽,整个做工也变得更为繁复。最为别致的实例便是出自湖北恩施猫儿堡的这一对鬓钗。钗首一溜儿八朵花,每隔一朵,花心上坐一个童子,或拍手,或作奏乐状,顶端是花间飞出来的一只凤凰,凤口衔一挂金累丝坠,其中一枝的挂坠是上方一尾鱼,鱼下边一朵花,花瓣下方的链环里一个举手抬足的孩儿。其一长17.7厘米,其一长16.7厘米(图4)。
二、挑心、裹额之饰、满冠
“挑心”之称,列在明人编纂的《世事通考·首饰类》项下。它是插在?髻正面位置的一枝,每每自下而上用着挑的方式簪戴于当心,因此是全副插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常常是同顶簪、满冠或花钿一起用来点醒一副头面的主题,装饰纹样每每取用释道题材,佛陀、观音,或是佛塔、摩尼之类的象征物,又西王母、南极老人、刘海、麻姑,等等,《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五回提到“正面戴的仙子儿”,即是此类。总的来说,挑心基本造型是变化不大的,——它最初是取自莲花座上的坐佛图式,以后逐渐固定下来,而略呈三角之势的构图本来使它有着处于中心位置的稳定,不过以图案安排、工艺制作的不同而各臻其妙。恩施猫儿堡出土金镶宝观音挑心一枝,莲花座上的观音头戴化佛宝冠,两鬓余发垂肩,左手挽念珠,右掌托莲蕾,旁边分别站着龙女和善财,莲瓣式火焰背屏上面是累丝嵌宝的三朵大花(图5)。又一枝金王母骑凤挑心,王母云肩、补子、披帛,花冠下一对博鬓,手持一枝花,花上停了一只大蝴蝶,凤凰的尾羽如花朵丛聚的一扇屏风竖在后边。背面一个扁管,应是纵插一柄簪脚,今簪脚无存(图6)。此外一枚片材打制的金饰为花丛之上的狮子戏毬,但略有残损以及稍稍变形,应该也是挑心之属(图7)。
金银簪钗选取释道题材,多半是用着祝寿以及吉祥祝福的意思,而西王母信仰很早就是同追求长寿联系在一起。成书于汉代的道教经典《太平经》曰“乐乎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师策文》),而《淮南子》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览冥训》)。曹操《陌上桑》:“驾虹霓,乘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