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姽婳词》对晴雯、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作用
摘要:《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的《姽婳词》看似游离于叙述主线以外,为可有可无的游戏文字,实则含蕴丰富,不可或缺,尤其是对晴雯、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姽婳词》以林四娘性情的勇烈、重情、重义暗含晴雯形象,进而与《芙蓉女儿诔》回旋呼应,共同突出“晴雯之死”这一事件对宝玉影响颇深的作用;又通过聚焦宝玉与长辈之间的隔膜,呈现宝玉经历“晴雯之死”后对现实、自我的清醒认知,刻画了他性格上的转变,深化了宝玉的形象。
关键词:姽婳词;人物形象;塑造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作者在描摹“晴雯屈死后,宝玉悲痛难忍,渴盼去祭奠晴雯而又不得”的情节之中,笔锋一转,插叙了一段“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即贾政与众幕友们谈论林四娘和恒王的奇闻,并让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为此赋诗,宝玉则做了一篇七古,即《姽婳词》。
关于《姽婳词》,有些研究者从它本是一首命题诗、林四娘的形象比较苍白、作者为逞才而作等方面,指出《姽婳词》一段仅仅是作为《芙蓉女儿诔》的陪衬,为可有可无的游戏文字,是曹雪芹在结构和剪裁上的败笔。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诚如周汝昌先生所言:“《红楼梦》无闲文赘笔”[1]。
笔者认为《姽婳词》是意蕴深远的,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上的完善皆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讨《姽婳词》对于晴雯、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作用。且因《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第七十八回、第七十九回联系紧密,多有回旋呼应之处,遂将其视为一个情节单元,来进行整体分析。
一、暗含晴雯形象
《姽婳词》是贾政为在众宾客面前展露宝玉才思,而给宝玉安排的命题诗,但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宝玉并非虚情假意地应付,他是有感于林四娘有情有义,无所畏惧,而油然而生的钦佩、赞赏之情。其笔下的林四娘形象也颇为鲜活生动:开头的“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倩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将女性列阵挽戈时的英武之气与特有的娇弱、柔婉结合起来,更加衬托出其俏丽与利落之风神,凸显出女性性情中柔中带刚的特质,自带有一丝风致。及至后半段,宝玉又精心为其营造了鲜明的对比场景:“强吞虎豹势如蜂”“紛纷将士只保身”“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在战争恶劣,生死未卜的环境下,“真正有勇力”的将士却明哲保身,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鮹”的娇弱女性,反而迸发出一往无前的气概,前往沙场临阵杀敌,誓死回馈所爱之人的深情厚谊,其勇烈、重情、重义的特质遂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2-3]。
对比大观园中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晴雯性格中勇烈、重情、重义的特质也极为突出。
晴雯是大观园众多女儿中极具个性的一个人物,做事干脆爽利,言语中始终透露着锋芒,每每遭受委屈,就定然以讽刺、冷笑进行回击,即便是宝玉对其纵性使气,也丝毫不放在眼里,这也便有了“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畅快情节。偌大贾府,恐怕也就只有晴雯这个丫鬟敢这般恣情大胆了。晴雯又极为聪敏,当王夫人听信王善保家的谗言,传唤晴雯并对其不留情面地指斥后,晴雯就意识到凶多吉少了,但值此危急时刻,她丝毫没有畏惧,既没有向宝玉求助,也没有向袭人、麝月等人吐露苦衷,而是表现出了一种自尊自傲、独立不屈的独特风神,后来王善保家在搜检她的箱子时,她便“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一个性情勇烈,敢爱敢恨、敢于反叛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另外,晴雯也是情深义重之人,大病之中还是奋力挣扎着为宝玉补“雀金呢”氅衣,她“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即便体力不支,也还是为了这份主仆情而勉力撑持着,的确令人为之动容。
可见,晴雯性情中的勇烈、重情、重义恰与林四娘的性格特征相呼应,因而可以说作者设计“老学士闲征《姽婳词》”这一情节,表面上是在称颂林四娘,实质上还是在缅怀晴雯。那么作者刻意荡开一笔,游离于晴雯之死的叙述主线,而特意去塑造隐含着晴雯性情的林四娘形象,又有何独特用意?
笔者认为,其一,作者借助宝玉所作的“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四句诗,将林四娘抬高至超越满朝文武,足以挽救家国危亡的高度上,实际上是为了刻意抬高晴雯的价值,以告慰晴雯的亡灵,弥补晴雯屈死时的无辜与遗憾。毕竟,晴雯之死与宝玉有着直接的关系,宝玉当时并没有向王夫人说情,未做出有力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晴雯,因而他的内心是无比歉疚的,作《姽婳词》高度颂赞晴雯,实际上也是在劝解自己。
其二,这是作者在结构上的有意安排。作者刻意将两篇缅怀晴雯之辞——《姽婳词》《芙蓉女儿诔》分别放置于这一情节单元的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