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
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发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
疾病宝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历代传承并发展创新的原创性医学理论体系,为中
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健康保
健和疾病防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交融的
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以人—自然(环境)—社会(心理)为医学模式。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
题,因此,中医学强调“以人为本”,不仅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尤为重视人的心理
特征和社会属性,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主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且,中医学的
研究,注重吸收多学科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学术发展与创新。
现代,中医学原创的理论思维、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术发
展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创新,现代化与国际化步伐加快,正在为造福于全人类健康作
出新的贡献。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思辨模式,以整体观
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和精神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
为诊疗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2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
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公
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之际(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社会的
变革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此时,自
然科学迅速发展,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古代医家在医学
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上,以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认识论,创立
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并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六淫、疠
气致病学说,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立内伤七情、饮食劳逸所伤等病因学说,
以阐释病因、发病和病机,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
了科学理论与医药实践的基础。
1.社会文化基础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呈现“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形成了道、儒、阴阳、法、墨、兵等诸家。各种学术
流派相继产生、学术争鸣与交流,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文化
基础。如中医学生命理论深受道家关于世界本原与生命起始认识的影响;医者修身
与医德的形成深受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与进取精神的影响等。
2.科学技术基础战国时期天文、地理、气象、历算、物候、农学、植物
学、矿物学、冶炼、酿造等有诸多创新,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技术
基础。如天文学的宇宙观为天地人相关整体医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农业生产
的进步促进了中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气象学、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融入了中医学对生
命活动、疾病认识的理论和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3页
3.医药实践基础从远古社会医药的起源,到战国时期这一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中国古代医药学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并将其
总结、升华为中医理论。如殷商时期,药物已相当丰富,并且在医疗实践中将“毒
药”应用于治病;西周时期,医家不仅为疾病确立了专门病名,还提出发病和药物
治病等理论;春秋时期,秦国医和提出“六气致病”理论,开创了中医病因理论的
先河;战国时期,扁鹊仓公等专业医生大量出现,确立部分疾病的诊断方法,医学
知识传播更加广泛。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诊病已能“切脉、望色、
听声、写形,言病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读书笔记.pptx VIP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公司公开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应急救援技能培训》课件.ppt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11版).doc
- ISO 14001 2015 中英文.doc VIP
- 2025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美国发展历程.ppt VIP
-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docx
- DB34_T4098.2-2022_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路基工程_安徽省.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