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李弥逊研究文献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宋人李弥逊研究文献综述

?

?

金苏琪

摘要:李弥逊是两宋之交的气节文人,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筠溪乐府》(《筠溪词》)一卷。近年来,对李弥逊的研究已逐渐纳入学术视野,而对其研究的文献鲜有较为全面的梳理。本文从李弥逊的生平仕宦、著录及版本两个方面,对其有关文献做研究综述。

关键词:李弥逊生平仕宦著录版本文献

李弥逊(1089—1153),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祖籍福建连江,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晚年又隐居连江。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筠溪乐府》(《筠溪词》)一卷。笔者以下将从李弥逊的生平仕宦、著录及版本两个方面,对其有关文献做研究综述。

一、生平仕宦考

(一)家族谱系与籍贯

《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的《筠溪集》后附有《筠溪李公家传》,详述了李弥逊的家族谱系:先祖追溯至唐朝王室后裔,八代祖为李澄,曾祖为李余庆,祖父为李处常,父亲李撰,皆致仕。李弥逊兄弟共六人:长兄弥性,次兄弥纶,三兄弥大,大弟弥中,小弟弥正①。宋人楼钥在《筠溪集原序》中也提到“兄尚书弥大、弟太史弥正”②。而元代脱脱等在《宋史》列传中将李弥大误当成了李弥逊之弟③,往后如明代李贤的《明一统志》中承袭了《宋史》的错误④,真可谓人云亦云。另据《筠溪集原序》记载,李珏、李琪为李弥逊的两个孙子,就是他们俩将李弥逊的文集做了整理并委托楼钥作序⑤,李珏还为李弥逊的《筠溪集》撰写了跋,附于《筠溪集》之后。

对李弥逊的籍贯,后世一直存有两种说法:《宋史》中称李为“苏州吴县人”⑥,《明一统志》卷八“苏州府人物”、《大清一统志》卷五六“苏州府人物”中也称李为“吴县人”⑦。清代《江南通志》卷一四○“人物志·宦绩二·苏州一府”中称李弥逊为“吴人”⑧,而《福建通志》卷三十“名宦二·漳州府”称李弥逊为“连江人”⑨。据《筠溪李公家传》载,李弥逊的祖先本是唐朝的诸王后裔,住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县治),八代祖李澄为温州永嘉令,举家迁居福建连江;祖父始居平江府吴县,李弥逊就出生于吴县,又称李弥逊“晚年复归隐于连江”。李弥逊在《连江县移学记》中撰道:“自三世祖出居越,百年而归”⑩。可见李弥逊认为自己虽出生于苏州吴县,根还是在福建连江;吴县只是自己的侨居地,叶落归根,仍旧要回到連江。“籍贯”与“出生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此还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六中的记载深解李弥逊的本意:“连江人,居于吴县。”李弥逊晚年回归祖籍地。清人记载其古宅“在连江县西北清河里,濂湖山之麓,有筠溪钓台,弥逊所筑旧址犹存”{11}、“在濂湖上有钓台遗迹”{12};其墓在“连江县南新安里”{13}、“在石门寺侧”{14}。

(二)仕宦经历

李弥逊的生卒年可以确定。据《筠溪李公家传》与《宋史》载,“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即北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时李弥逊20岁,推算出李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绍兴)二十三年,卒”,易见李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

对李弥逊的仕宦经历,《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史部、子部、集部都有文献记载。

1.史部文献

《宋史》卷三八二《李弥逊传》,对李一生的仕宦经历做了较为精炼的概述。而宋人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明人杨士奇所撰《历代名臣奏议》,成为《宋史》的有力佐证与补充。其他如宋人熊克的《中兴小纪》、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元人无名氏的《宋史全文》、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干学的《资治通鉴后编》等史料,以及如宋人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明人李贤的《明一统志》、清人的《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福建通志》、《广东通志》等地方志,也应参考。

据《宋史·李弥逊传》所述,李弥逊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再调阳榖簿。政和四年,除国朝要所检阅文字,被引见上殿,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校阅,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芦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八年。宣和末,知冀州,英勇抗金,击退金人,令其后怕。靖康元年,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二年,与李纲共谋惩叛卒。后改淮南运副。后奉兴国宫祠,知饶州,召对谠直,受高宗嘉赏,但受同僚排挤,以直宝文阁知吉州。绍兴七年秋,迁起居郎,直前论事,鲠切如初。冬,试中书舍人,奏六事,高宗嘉赏,遂试户部侍郎。八年,弥逊上疏乞外甚力,诏不允。对上言与金不可议和,其主张有理有据,执意坚决,遂惹恼秦桧,秦桧于是怀恨在心。宋与金仍旧议和。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端州,改知漳州。十年,归隐连江西山。十二年,秦桧借机使李落职。二十三年,李弥逊卒{15}。

宋人熊克在《中兴小纪》卷一中记载了靖康二年,李弥逊与李纲共谋惩治叛卒周德等一事;卷二四记载了绍兴八年夏四月,时任户部侍郎的李弥逊上言恢复“发运司”职位之事;卷三○记载了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己亥,李弥逊

文档评论(0)

sssskl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简简单单 落落大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