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的茶道之美
中国茶道除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它独特的美,中国茶道的
美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道之美,一起来
看看。
中国的茶道之美
中国茶道的美是通过茶人在茶艺过程中得以体现。所以茶人的内
在气质及外观的形象美十分重要。茶人们在长期的茶艺活动中,运用
调养身心、保持吃茶的静心状态使外在呈现给人以一种静态的安详美。
在茶艺过程中,讲究身体动作如站、坐、走、躬等要自然到位,体现
出以神指导动作的特点,目光祥和而真诚,举止大方从容。
茶艺过程中讲究呼吸轻细匀适,有一点“气功”,不急不乱。心
中要无杂念,不想与福鼎白茶茶事无关的事,神定而祥和。选用的茶
具也要有艺术的神韵。要结合所选用的茶叶来配合茶具。根据茶具的
造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之美与所泡茶叶的韵味能够相一致,使在器物
上也具有神韵。中国传统的美学法则讲究对称之美。茶道的场所具有
对称之美能够带给人以一种安静、稳定、庄重的美学特性,而且还可
以衬托出中心位置。
中国茶道讲究以和为中心,具有“天人合”的内在思想。所以,
从对称上看,几何对称、阴阳对称等相互统一。从环境的营造上,不
仅讲究对象的对称与和谐,而且还注重音乐的和谐与统一,茶人的服
饰风格等与整个环境的统一等,从整体上体现茶道中的对称与和谐统
一之美。在茶艺过程中,茶人们通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往来、
盈虚、顺逆、快慢、轻重、浓淡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以及连续间断、
反复等变化来表现节奏。比如茶艺动作“凤凰三点头”,就通过有节
奏的连续三次落水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体现了节奏美的特色。
环境中的建筑物门窗、图案装饰、茶具的选用等也能体现出节奏美的
特点。
中国茶道还讲究自然,讲究朴素简单之美。比如,在茶道的环境
设计上以自然简约为主,不设多余的装饰摆设;茶具的选用上力求自然;
茶人装扮上,强调清丽自然为美,不佩戴多余的首饰,不化妆或尽量
画淡妆,不做多余的动作,不卖弄娴熟的技巧,不刻意造作,不讲多
余和不得体的语言。在茶道中色彩的运用、音乐的选配、装饰的巧妙
设计等都存在着对比与协调的思想,在茶具的选用与搭配上也呈现出
对比和协调的特色。在相异不同之中体现着协调一致的福鼎白茶茶道
之美。
在茶道中,茶人有主泡与辅泡角色之分,通过大家的相互分工协
作共同完成茶事活动。茶具中也有主次之分,以茶壶为中心,诸多的
茶具为陪衬。在看似主次分明,主要和次要的组合上,也体现着大同
和平等的思想。假如没有这个平等的思想来贯穿,茶道中主次也就失
去了意义,难以体现茶道平等如一的特色。
中国茶道的简约之美
我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即乃简约之美也。简者,
简易也;约者,俭约也。啜茗之道,历来皆宜乎简易,而不宜乎繁难;宜
乎俭约,而不宜乎奢糜。不论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这是因为,喝
茶并品茶,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生理需
要并文化需要。所以它贵乎简易,而非贵乎繁难;贵乎俭约,而非贵乎
奢糜。史实证明,茶道生活中的大凡繁难之法,必被淘汰;大凡奢糜之
风,亦必被涤荡。昔日唐代的饮茶,只缘其时所用的是饼茶,故有
“九难”之说。此种“九难”之法,一般百姓人家怎堪奉行呢!无怪乎
待到明代,终于来了一场革命,索性废黜饼茶,不再袭用那般繁难之
法,而代之以叶茶的撮泡之法,随冲随饮,方便之极;并且亦富审美文
化价值,更能体现中国茶道的自然之美并简约之美。故尔明代以降,
此种撮泡之茶则历久风靡而不衰,直迄于今。
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这种简约之美的形成,当然离不开我国特定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文化背景来说,这跟文人茶道有着密切关
系。在我国,文人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理念颇具影响力,每每足以左
右我国茶坛在审美文化方面的取向。中国文人所秉持的审美理念包括
诗论,画论,乐论,戏论,书论,大体上是根柢于道家的审美学说,
即以表现简约、淡泊、虚静、清逸、幽玄之类为尚。此类审美文化思
潮,曾经一度澎湃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坛而形成主流;至于其时
的茶道审美文化呢,自然亦被渲染于其中。
而在宋代文坛的审美理念中,则有苏轼的“发纤浓于简古,寄至
味淡泊”之说。此外,刘克庄尚有“繁浓不如简澹”之说。故尔宋代
诗词中,则不乏“疏枝”、“疏影”、“疏竹”的描写,并且对于疏
景、淡景的诸般意象,即如清疏、空疏、枯疏、萧疏、疏朗、疏润、
疏宕、疏落之类意象,则亦常被文人们所感悟,所赏鉴,乃至用来作
为创作题材而被反映到了他们的艺术作品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