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防止寒假诈骗汇报人:XX2024-01-26
寒假诈骗现象概述识别寒假诈骗手段防范寒假诈骗策略家长在防范寒假诈骗中的角色
学校在防范寒假诈骗中的措施社会在防范寒假诈骗中的责任
寒假诈骗现象概述01
网络购物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虚假投资诈骗寒假诈骗类型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网店、钓鱼网站等手段,诱骗受害人进行购物付款,骗取钱财。犯罪分子通过冒充受害人亲友、同学等身份,以紧急求助、借钱等理由,骗取受害人财物。犯罪分子通过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高额佣金为诱饵,要求受害人进行刷单操作,骗取钱财。犯罪分子通过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进行投资,骗取钱财。
寒假期间,学生群体相对空闲,上网时间增多,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时间性多样性迷惑性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涉及网络购物、兼职刷单、冒充熟人、虚假投资等多个领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受害人的心理弱点,制造紧张气氛或高额回报的诱惑,使受害人失去警惕。030201寒假诈骗特点
寒假诈骗危害受害人因诈骗行为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因此背负债务。受害人因被欺骗而感到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诈骗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冲击。参与诈骗活动不仅触犯法律,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追究。财产损失心理伤害社会信任危机法律风险
识别寒假诈骗手段02
诈骗分子通常会以高薪为诱饵,吸引学生应聘兼职。高薪诱惑在面试或录用前,要求学生缴纳押金、保证金等费用。收取费用招聘信息中工作内容、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模糊不清。信息模糊虚假兼职招聘信息
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吸引学生购买。低价陷阱通过伪造交易记录、评价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虚假交易制作仿冒的官方网站或购物平台,诱导学生输入个人信息或转账。钓鱼网站网络购物诈骗
冒充熟人或公检法诈骗冒充身份诈骗分子会冒充学生的熟人、老师、公检法人员等身份,获取学生信任。编造紧急事件以学生或亲友遭遇紧急情况为由,要求学生转账汇款。恐吓威胁利用学生的恐慌心理,以涉及案件、保密等为由,威胁学生配合调查或转账。
骗取费用要求学生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才能领奖。中奖通知诈骗分子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学生中奖,并提供高额奖金。信息泄露要求学生提供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信息,以便转账领奖,实则窃取信息。虚假中奖信息
防范寒假诈骗策略03
对于来自陌生人的信息、电话或邮件,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其中的内容。不要随意点击来自陌生人或不可信来源的链接,以防恶意软件或病毒的攻击。在社交媒体上,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或透露过多个人信息。提高警惕性,不轻信陌生人
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确保使用安全的方式,如在官方网站上填写表格或使用加密的电子邮件服务。定期更新密码和隐私设置,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学校、银行账户等透露给陌生人或不可信的网站。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
在接收到任何信息或消息时,要先核实其来源是否可靠,不要盲目跟风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对于声称可以赚取大量金钱或提供其他诱人好处的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在参与任何活动或交易前,要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核实信息来源,不盲目跟风
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受到诈骗或欺诈行为的侵害,要及时报警并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如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以便警方和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如学校、家长、警方等,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解决方案。
家长在防范寒假诈骗中的角色04
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计划和疑虑。鼓励孩子分享他们在学校、社交网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或不寻常的经历。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增强孩子对诈骗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监督孩子的在线活动,包括他们访问的网站、使用的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教育孩子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例如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参与网络诈骗或传播不实信息。关注孩子网络行为,及时引导
指导孩子如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或向相关部门求证。帮助孩子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特点,如虚假广告、冒充熟人或公检法人员等。教育孩子在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时,要保持冷静,不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协助孩子识别诈骗信息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育他们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消费。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教育他们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学校在防范寒假诈骗中的措施05
03利用校园媒体宣传通过校园广播、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