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妇科的发展历程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妇科学是利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中医妇科学
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
(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
《周易》中有“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的记载,说明当时对
流产和不孕已经产生了重视。《列女传》说:“太任,王季娶以为
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
而生文王。”提出了胎教理论的雏形。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
学已有了萌芽。
(二)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确立中医学理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
即为带下医”,这说明在战国时期,中医学对妇科就已经有了比较专
业的研究。《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明
确提出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的繁殖,提及有关优生学的相关理论。这
个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确定了中
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妇女的解剖、月经生理、妊娠诊断等基
本理论,还初步论述了一些妇女疾病的病理,如血崩、月事不来、带
下、不孕、肠覃、石瘕等。《内经》还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
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三)秦汉时期——中医妇科学雏形
马王堆出土的《胎产书》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
专著。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我国最早妇科专著.其内容包
括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诸多病症,.其理、
法、方、药悉备,内治外治俱全,设方30余首,丸、散、膏、丹俱在。
为临床妇产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
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
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指出“尺中不
绝,胎脉方真”及脉辨男女,描写了产时“离经脉”。南齐褚澄著
《褚氏遗书》,提倡晚婚节育,“阴阳之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
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北齐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明确
指出怀胎十月养生和调摄的注意事项。
(五)隋唐五代时期——向专科发展
巢元方等编著了《诸病源候论》,逐项讨论了病因、病机及临床
所见,丰富和发展了妇科理论。唐代继隋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事制
度,设立了“太医署”,这是唐朝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
专门培养医药人才。唐代昝殷《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
完备的妇产科专著。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全书
30卷,有妇人方上、中、下3卷,而且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强调生
育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产时如发生心理恐慌反而会造成难产。
(六)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中医妇科学形成
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
科之中有产科,并设有产科教授,是为产科独立分科之始。陈自明著
《妇人大全良方》,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候胎、妊娠、
坐月、产难、产后、疮疡10门。《妇人大全良方》总结了宋以前的妇
产科经验,全面系统的妇产科专著。此外还有《产宝诸方》、《产
论》、《产科备要》、《十产论》等。
(七)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继承了唐宋医学,
对妇科都有研究,刘
完素强调肾肝脾三脏对女性生理的作用;李东垣提出补脾益气在妇
科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第一次明确描述子宫形态;
张子和治疗以祛邪为主,记载了牵引助产的成功案例。
(八)明代: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
明代的医家继承宋金元各家的理论和经验,出现不少内容比较全
面而详尽的妇科专书。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薛立斋的《女科摄
要》、万全的《广嗣纪要》、《妇人秘科》等。张景岳《景岳全书》,
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
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月经病论
述颇详,并提出了“逆经”“暗经”的最新见解。
(九)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
清代将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清代《傅青主女科》一书内
容体例、所用方药,与其他妇科书截然不同,“谈症不落古人窠臼,
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该书对妇产
科疾病,主要抓住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