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docxVIP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文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往届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事”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 ”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二、要有“铺叙”,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

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和“小说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答: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2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1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

答:李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1分)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不能算是词,

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声律、乐律之规则,她反动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3分)她的这一观点可能比较偏激保守,但也确实道出了诗与词的一些不同之处,给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D )。”

“乐而不淫,衰而不伤” B.“辞达而已矣”

C.“可以兴,观、群、怨” D.“思无邪”

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 A).

具体构思 B.文章立意 C.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C )。

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

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

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

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提出这种比较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通达见解的诗论家是( B )。

A.袁宏道 B.谢榛 C.严羽 D.叶燮5.根据教材的论述,在其著作中提出许多充满辩证思想的近代文学理论批

评家是(B)

A.康有为 B.刘熙载 C.魏源 D.梁启超

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