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笔记电子版.docx

《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笔记电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笔记电子版

一、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者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

二、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至1966年,原名舒庆春。

老舍是他的笔名,他是北京人,中国现代的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语言问题》中说道: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三、字词的学习

1.本课生字组词:大蒜、腊八蒜、米醋、陈醋、饺子、水饺、摊开、摆摊儿、拌菜、凉拌、眨眼、眨一眨、宵夜、元宵、燃放、点燃、商贩、贩卖、彼此、顾此失彼、贺卡、祝贺、花轿、轿子、骆驼、恰巧、恰好。

四、课文的学习

1.课文结构

本文一共有14个自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时间跨度非常大,内容很丰富,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

(作者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等等,都是为了春节做好准备。)第二部分(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9、10自然段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11自然段写了初六店铺开张的情景,12、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情景。)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就结束了。

2.写作特点

课文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其中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春节习俗的就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这几天。

这几天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就把它当成重点内容来进行细致描写,就是详写部分。

即使作者详写这几个日子,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这些日子中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来写,以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的文学功底深厚,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去读一读书籍《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的一系列风俗和地道的风土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L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档评论(0)

A女汉子~小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