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书香集英·教师专栏】读《中国文脉》有感
作者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跟随着余秋雨老师的笔端,仿佛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古国,沿着浩浩荡荡的文化长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文人的风采,于是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展现在我面前。
在这幅浩浩荡荡的文化长卷中,我最先看到,在黄河流域的稻麦香和虫鸣声中,一位布衣少女吟唱着《诗经》,踏着欢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背靠着一大批神话传说,刻写着一行行甲骨文、金文,中国文化隆重登场。
远处,那个戴花冠、配长剑、穿着奇特、行走在江风草泽边的身影,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他不象执掌文脉的人,但他执掌了;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似乎无处可去,却终于无处不在。想了解他,不难,《离骚》、《九章》、《九歌》、《天问》,自可细细去读,一动一静,一祭一读都是屈原。
孔子的声音是循循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盈怀。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
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又无意做了两件对得起文化的事儿:他统一了中国,当然不是为了文学,却为文学灌注了一种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他统一了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泻于九州大地。
长夜孤灯下,我看到奋笔疾书的司马迁,他通过对一个个重要人物的生动刻画,写出了中国历史的魂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练着扛起泰山的姿势。他身受奇耻大辱却笔耕不辍,他把千钧历史撬动起来浸润到万民心中,他让中国历史活在人们心中,他以残缺不全的身躯扛起了中国文脉的高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识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种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他把缥渺的桃花源闹到无人不知,谁人能及?陶渊明为中国文脉增添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洁净之气、淡远之气。
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使中华文化得以记载和流传,那么北魏统治者则为中国文脉得以延续至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来自大兴安岭北部东麓的原始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望着这广袤的土地,以一种自我毁灭的仪式让被战胜者的文化战胜自己的文化——实行“汉化”。在人类历史上,因一个民族入侵另一个民族而导致文明毁灭的现象常有发生,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奇迹般地避免,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名字——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是一个历史支点,他撬起了唐朝,并为中华文化植入了北方旷野的豪迈之气。
终于,看到了大唐向我们走来。
唐代是一场审美的大爆发。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一群男子,一路辛苦,一路繁花,一路云霓,成了一个民族迈向美的天域的里程碑。他们,都是中国文脉的高贵主宰。
宋代造就了万古流芳的人生美学。
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苏轼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奇迹。
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一部《红楼梦》,慰抚了五百年的荒凉。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其之大,浩如烟海;其之深,难寻其底;其之绚丽,璀璨夺目。
对于非专业的平民,学浅如我,能够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借研究者的眼睛鸟瞰整个浩瀚的中华文明,甚感欣喜,甚感庆幸。
文脉即精神之脉,灵魂之脉,文脉与国脉相连。
今天,我们读《诗经》、《论语》,读的朗朗上口,就如同读一封封祖先刚刚寄来的信。今天,我们可以很自豪的对全世界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思政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我想借用董仲蠡《教育的意义》中的一段话:我再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我多讲五分钟的甲骨文,多讲五分钟的兵马俑,多讲五分钟的莫高窟……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