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培优《蒹葭》知识一扫光训练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下列对《蒹葭》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A.以水为线,巧写风光。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同写水清,方法各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写水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写水清。
C.人水相映,情景交融。《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质朴炽热的爱情诗,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通过描写“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伊人形象,表现了追求爱情的怅惘及如愿以偿的愉悦。
D.借助海水,凸显形象。《海燕》是高尔基创作的散文诗,其中海燕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课文通过描写大海、乌云、狂风烘托出海燕无畏的形象。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描写初冬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B.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C.这首诗写主人公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这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4.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景物起兴,写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现出一种朦胧美。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暗示了地点的变化,写出了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6.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这首诗就是一首秦地的民歌。
B.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两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芦苇连天、露重霜浓的清秋凄美图景。
C.“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怎奈道阻且长,追寻无果,只余伊人独立秋霜,情深意长。
D.《蒹葭》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步步深化,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惆怅。
7.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本诗主要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健康明朗。
B.“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时和醒时,可见君子对淑女思恋之苦。
C.诗歌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D.本诗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切合诗意,自然流畅。
8.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芦苇起兴,写芦苇与天光水色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朦胧的境界。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阳且右”等体现了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板+解析版).docx
- 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部分乡镇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
- 委托管理合同XXXX0717正式下发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