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书院的历史变迁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波书院的历史变迁

周达章

【摘要】宁波的书院教育自唐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一千余年,为中国的教育、文化、

历史、哲学等的发展等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宁波的书院教育在传递文化过程中,诞

生了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众多学术大家,所形成的浙东学术文化至今在海内

外仍有深远的影响.

【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5

【总页数】4页(P88-91)

【关键词】宁波;书院;传递文化

【作者】周达章

【作者单位】宁波市东恩中学,浙江宁波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7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办为主体,也有官办的格

局。其特点是在个别著名学者的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教学与研究相

结合。宁波的书院最早自唐开始,经宋、元、明直到清末近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中

国的教育、文化、历史、哲学等的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宁波的书院教育在传

递文化过程中,诞生了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众多学术大家,所形成的浙东学

术文化至今在海内外仍有深远的影响。

据史上记述,唐时甬上的书院有两所。唐大中二年县令李楚臣所建的德润书院,原

为三国吴相阚泽(字德润)所建的普济寺。该书院从始建至清,屡兴屡废,到清雍

正时迁至小东门外,其名声颇大,明清时与慈湖书院齐名,弟子考中举人进士者数

以百计。唐大中四年县令杨宏正于象山蓬莱山下栖霞观右建缨溪书院,至宋嘉定年

间县令赵善晋重修,“自宋至明科甲皆出于此”。清乾隆十八年知县尤锡章重建,

新添学宫5间,中为讲堂,旁为诵所,门庑疱湢俱备,因书院前有濯缨溪,更名

为缨水书院。二十三年,邑人邓怀圣捐资重修,又改名“缨溪”,“担簦负笈者踵

相接,而弦诵之声,琅琅乎与溪声相续”。

北宋是甬上书院逐步兴旺的一个时代。北宋初年,国家统一,但还没有充足力量来

兴办官学,于是私人书院应运而起。宁波(时明州)及各县先后兴办了不少书院。

到了南宋,书院更为发达,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严密,制度完善,几乎可

取代官学,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另因官学衰落,科举腐败,致使许多著名学者由

官学转向私人书院。南宋印刷术的发达,出书快而多,而书院又以藏书丰富为特点,

因此,宁波的书院发展较快,私人书院一下子增加了十余所。有地处鄞县西的桃源

书院,杨文元书院和焦征君讲舍;城南的城南书院,南山书院和长春书院;江东的

甬东书院;慈城的慈湖书院;象山的丹山书院;奉化的广平书院和龙津书院;余姚

的龙山书院和高节书院。这些书院中有宋神宗赐的桃源书院,有宋理宗赐额的甬东

书院、南山书院,可见当时宋朝统治者对宁波书院的重视。

宋时甬上书院各有风格,其中桃源书院和甬东书院办得最为出色。桃源书院,又称

桃花书院,原为王说(字应求,学者称桃源先生)家塾,王说与王致、杨适、楼郁、

杜醇等五人创办书院,改名为桃源书院,当时选址在县西三十五里,时称武陵之林

村。自北宋熙宁年间创办,就妙音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倡为有用之学,学者宗

之。元至正年末,乡儒张文海重建。明初,院址移建于罂湖。天顺年间又重建。嘉

清年间新建,未几毁,后书院址为官所有。清全祖望曾撰《宋神宗桃源书院御笔

记》,详细地记载了桃源书院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甬东书院,宋理宗时丞相郑清之建于城东,主要是为了纪念他的业师楼昉。元至元

十八年,教授吴宇彦复立于今张斌桥左原楼昉讲舍处。至正十四年,知县暨里士又

重建,以纪念时称“圣贤八先生”的董仲舒、韩愈、司马光、周敦颐、程颢、朱熹、

程颐、张载及乡贤楼昉,史蒙卿等人。新建的甬东书院有较大规模,礼殿、仪门、

讲堂、寝室一应俱全,并专门设立藏《程氏调书日程》、《春秋本人》等书版,

收集大量藏书,供学者参读,大开讲学之风。甬东书院也是在南宋为理宗御赐书额

19所书院之一。它自南宋理宗二年创办,直至明代废止。清全祖望在康熙十一年,

在县东三里独善坊重建书院,改名为“甬东静清书院”。全祖望撰有《甬东静清书

院记》,是说“予谓迂斋(楼昉)亦东莱(吕祖谦)之门人也,然安晚(郑清之)

之所祀之者,特以文耳。先圣之像,明时已移入学宫,故主是院者莫如静清(史蒙

卿),而于后堂仍祀迂斋(楼昉)以无忘安晚尊师之旧也”。可见全祖望之重建甬

东静清书院与郑清之建院之初衷谓一脉相传。

宋咸淳七年沿海制置使刘黻于余姚客星山所创办的高节书院也是一所影响较大,书

学规模较大的书院。书院前为夫子祠,后为燕居堂、思贤堂、义悦堂,旁列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