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VIP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

1.课内外名句及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阿房宫赋》)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然不随人事变化,兀自更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象为宾客。(《念奴娇·过洞庭》)

(5)《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一句中“黔首”的含义是_______,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

(6)《装在套子里的人》借_______(即文中的“我”)和_______(职业)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______(职业)别里科夫的故事。

(7)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演说中,“狡狯的精灵”出自《___________》,“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______________》。

2.加点字解释。

(1)永保无疆之休(《谏太宗十思疏》)(2)为报倾城随太守(《江城子·密州出猎》)

(3)胫不生毛(《韩非子·五蠹》)(4)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5)君若绥之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2)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3)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晋灵公不君》)

4.按要求选择。

(1)在下文的新闻报道中,表述最不恰当的一处是()

中国国防部去年4月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指出,(甲)中国武装力量在抢险救灾中首当其冲,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乙)完成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被列入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基本政策和原则。(丙)中国军队在历次灾难救援中表现出的组织性、专业性、高效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被称为救灾的中流砥柱。(丁)每当解放军抵达灾区,群众的反应都是无比欢迎和感到安心。

A.甲 B.乙 C.丙 D.丁

(2)将下列语句连成语义连贯、层次清楚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仕宦则难免抗尘走俗,不仕又必须解决生计困境

②而在严峻政治氛围挤迫下的诗人

③诗人科举或仕宦上的成功当然带来人生的快意

④古人生活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

⑤各种意外的事变不可避免地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辙和写作兴趣

⑥其创作的局促变形

⑦他们的出生受限于不同地位的家族,他们的成长必须面对社会给予的机遇与自己的努力

⑧也常非他本人可以决定

⑨乃至人生困境,穷途末路

A.③①⑤⑦④②⑥⑨⑧ B.④③⑤②①⑦⑨⑥⑧

C④①③⑤⑦②⑨⑥⑧ D.④⑦①⑤③②⑥⑨⑧

二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习得性无助”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心理学家对动物的实验。塞利格曼等动物学习研究者(1967)第一次研究并系统地描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他们曾用狗做过下述实验:将狗关在一个笼子中,给狗施加许多使之痛苦而又无法逃避的电击,然后将这些狗关在放有隔板隔开的双间笼子里,电击时,只要跳过隔板到另一问便可逃避电击。可是这些狗身处容易逃避的环境,却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宁愿坐着不动,忍受电击。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先前不可逃避的电击经历导致了它们后来行为的无能,使它们只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会凭自己的力量逃脱受损伤的环境。因此,早期的研究者把“习得性无助”解释为人和动物的这样一种心理过程:_______。这一心理被广泛地泛化到新情境之中。

②但是后来的研究者认为,人类的“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更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反应与结果相互独立的期望干扰了客观上可能的学习;在人类无助的研究中,动机缺失也并不总是存在的,有时对不可控事件的体验并没有妨碍学习,反而促进了学习成绩。根据对人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的一些新资料,阿布拉姆森等人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修订理论。他们认为,“习得性无助”的性质和类型不是由于可控事件本身,而是由对事物的因果归因决定的。因果归因影响了对未来的期望,期望又决定了无助的性质。阿布拉姆森认为归因有三种因素: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全面——专门,当人们把不可控事件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因素时,概括性的无助便产生了。

③韦纳的观点与阿布拉姆森有类似之处。他通过对成败归因的研究,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进行的因果归因对随后的情感和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但他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cress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