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镇玉湖村村庄规划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湖镇玉湖村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

TOC\o1-2\h\u12947第一章规划背景 1

21020一、规划原则 1

5691二、规划依据 2

8160三、规划期限 2

1624四、规划范围 3

30824一、玉湖镇总体规划(2013-2030) 3

25280二、玉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

3916第四章现状概况 4

32605一、历史沿革 4

25784二、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4

4078三、玉湖镇交通位置及周边关系 4

18605四、玉湖村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关系 4

19134五、玉湖村人口与面积 4

27980六、玉湖村产业发展状况 5

16974七、村庄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6

10353八、玉湖村问题分析 6

13567九、玉湖村优势分析 7

18213第五章村庄发展目标与定位 8

19251一、发展建设目标 8

10678二、定位 8

16277第六章发展规划—村域规划 8

21876一、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8

2646二、人口构成及发展规模 9

20832三、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 10

12199四、产业发展规划及耕地、林地保护 10

3410五、村域旅游规划 11

4797六、用地布局 13

20328七、村域配套设施规划 13

31253八、整治分类与空间布局调整 15

16817九、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6

5857十、综合防灾规划 18

19062十一、自然生态保护规划 20

12474第七章脱贫规划—玉湖村规划 21

27539一、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21

24591二、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21

2483三、规划总体构思 21

21742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整治 22

17018五、规划结构 22

21775六、用地布局 22

28888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

13135八、道路交通规划 24

14623九、公用工程规划 25

21508十、竖向规划 27

652十一、绿地景观规划 27

11458十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28

12902十三、综合整治规划和保护规划 28

25491十四、产业布局规划 30

23788第八章玉湖村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31

4276一、建设重点 31

658二、投资估算 31

32583第九章脱贫规划—自然村规划 31

25707一、规划原则 31

27814二、保留自然村整治规划 32

4277第十章脱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4

820第十一章交流汇报篇 35

PAGE

PAGE1

第一章规划背景

政策背景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文件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完成和破解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难题。

文件指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村庄建设依靠农民、村庄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2.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3.坚持建管并举。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

文档评论(0)

w97404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