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扶沟小延安塔湾村的红色记忆
老师们,同学们,孩子们: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我代表柴岗乡政府及全乡父老乡亲,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作为全县最高学府的县高中莘莘学子的你们,是扶沟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我希望,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大家对塔湾村的红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积极宣传塔湾村的红色文化,做扶沟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我先介绍一下塔湾村的地理概况】
塔湾村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位于扶沟县城10公里处,距柴岗乡政府3公里,机西高速从村东穿过。村北500米处,筹建中的郑合高速铁路由西而东穿过。村南2公里处是永登高速路。塔湾村是周口市和许昌市的结合部。
【塔湾村的村名由来】
古称屈岗村。相传春秋战国时,塔湾属楚国地界,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村中央建了一座屈原冢,冢西边又建了一座屈原祠堂并取名屈岗祠,故而得名屈岗村。后来为什么又改名为塔湾呢?据说是塔湾村东边和南边各有一条从鄢陵境内流经的河流,村内有高耸的宝塔,村外有弯曲的河道,一塔一湾,故改名塔湾村。
【塔湾村的红色记忆】
塔湾村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是扶沟县革命的发源地,被誉为扶沟的“小延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在近80年的革命斗争历史中,诞生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早在1925年,这里就诞生了扶沟县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施裕民(中共扶沟支部创始人),以及曾经到毛泽东主席家中做客的党的好干部施德生。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该村先后有500多名仁人志士参加革命,施同印、施志凯、施立志等18位烈士为国捐躯。
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一代的革命者从四面八方相聚在塔湾,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土地革命、抗击日寇侵略、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塔湾村,成为我党在豫东地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塔湾村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5年8月,塔湾村在开封嵩阳中学读书的施於民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施於民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在县城内创办了读书会,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1927年3月,根据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施於民在扶沟建立中共扶沟支部。从此,扶沟就有了党组织。同时,施於民在家乡塔湾村秘密串联、印发传单,组织起30多人的秘密农民武装,组织塔湾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救国的先进事迹】
1938年夏,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一大批塔湾儿女跟随党领导的队伍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施立志,中共党员,塔湾人。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安徽省灵璧县大队副大队长。1945年5月,在与日伪军的激烈战斗中施立志身负重伤,他把流出来的肠子又塞进肚子里,坚持战斗,直至牺牲。
施钦典,中共党员,塔湾人。1946年任扶太西县第四区区长,在刷写标语时被敌人围捕。用尽酷刑的敌人撬不开他的嘴巴,就恼羞成怒的用铁丝穿透他的肩胛骨,捆到木笼上,残忍地投进了滚滚黄河。
施国彦,中共党员,塔湾人。他用教书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敌人把他的房子纵火烧光。从火海里逃出来的施国彦没有屈服,继续发动群众进行抗争,并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参加了革命。最后不幸被俘,父子三人惨遭杀害。
在中条山、胶东半岛的抗战前线,在支援淮海战役的滚滚车流里、在渡江战役的硝烟里,塔湾人用血肉之躯践行着丹心一片的家国情怀,先后有500多人投身革命,毁家纾难、血染疆场,母送子、妻送郎、父子争先上战场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
【塔湾烈士陵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安享着幸福生活的塔湾人没有忘记逝去的英雄们。
1992年国庆节前夕,占地4600多平方米的塔湾烈士陵园正式落成。苍松环抱中,“扶沟县塔湾村烈士纪念塔”熠熠生辉;翠柏掩映下,长眠着为国捐躯的20多位英灵。其中,6名在解放鄢陵的战役中光荣负伤、牺牲在塔湾的山东籍战士,至今没人知道他们的姓名……
陵园内位于正中央的是一座高18米的扶沟县塔湾村烈士纪念塔,象征着安葬在陵园内的18位塔湾籍革命烈士。陵园的最里侧是一排塔湾籍革命烈士墓,18位烈士长眠于此:施同印,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豫东游击队战士,1938年7月牺牲在睢县平岗,时年22岁;施志凯,1924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挺进一纵队通讯连战士,1943年牺牲在山西省中条山;施国彦,1894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鄢扶县三区财粮员,1945年在鄢陵县张桥被国民党杀害,时年51岁……
纪念塔后方是河南省民政厅原厅长施德生及其夫人的合葬墓和6位牺牲在塔湾的山东籍无名烈士墓。在无名烈士墓前,一座模糊不清的石碑记载着他们的丰功伟绩。
老师们,同学们,孩子们,长眠在烈士陵园的塔湾村革命烈士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我们作为后来人,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把红色基因、把革命传统牢记在心、代代相传,自觉肩负起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