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治疗作用及其抗炎机制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哮喘是全球普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多和肺部炎症反应。银杏叶总黄酮是银杏叶中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生物活性。前期研究表明,银杏叶总黄酮对哮喘患者的症状具有缓解的作用。然而,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探究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的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二、研究目的
1.评价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治疗效果的作用。
2.探究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3.探究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4.探究银杏叶总黄酮对小鼠哮喘模型中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三、研究内容
1.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并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银杏叶总黄酮组。
2.观察小鼠哮喘模型治疗效果的改变,包括呼吸性症状、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3.比较哮喘组和银杏叶总黄酮组小鼠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过敏反应水平。
4.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包括p38MAPK、NF-κB等。
四、研究方法
1.模型建立:采用肺内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2.药物给予:银杏叶总黄酮每天灌胃20mg/kg,连续10天。
3.评价指标:采用喷雾测定仪(SPIROMETRICS)测定呼吸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五、研究预期成果
银杏叶总黄酮能够显著缓解小鼠哮喘模型的症状,降低其肺活量和通气功能损伤;银杏叶总黄酮具有抑制小鼠哮喘模型中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过敏反应的作用;银杏叶总黄酮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4周):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大纲撰写。
第二阶段(12周):模型建立、药物给予、指标检测。
第三阶段(4周):结果分析、论文撰写、最终报告。
七、研究经费
本研究经费为XXXX元,主要用于实验动物、药物、试剂的购买和实验室设备的维护。
八、研究团队
本研究由XXXXX教授领导,团队成员包括XXXX、XXXX、XXXX。
九、参考文献
[1]NiuH,ZhangY,SuS,etal.ProtectiveeffectofGinkgoBilobaL.leavesextract,EGb761,on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itsmechanism[J].Toxicologyreports,2019:628-635.
[2]LinYW,LiuYL,LiaoJW,etal.Ginkgobilobaextractinhibitpro-inflammatorycytokineIL-17productionfromhumanmastcells[J].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2019,66:327-334.
[3]WanCQ,LiuYJ,YangL,etal.Ginkgobilobaextractmitigatesliverfibrosisandapoptosisbyregulatingp38MAPK,NF-κB/IκBα,andBcl-2/Baxsignaling[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2019,47:10217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