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2
润物细无声
——传统诗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探析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部斯静亚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持续滑坡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的保健、治疗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诗歌疗法,作为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它的治疗功效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中国是诗的国度,利用中国传统古诗词的情感特点、吟诵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来对大学生的心理疾患进行治疗应该是一个行得通且能行而有效的方法。在高校利用传统诗词来进行心理保健与治疗,可通过加强校园诗教、组建师资队伍、编写
“诗词本草”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传统诗词大学生心理保健
当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与人文学科的结合日渐紧密,诗歌的“药用价值”日益凸显,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学家根据诗歌“最接近人类灵魂”这一特性,探索着用诗歌来治疗心理疾病,即诗歌疗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创作出的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仅唐、宋两代,能搜集到并刻印成册的诗词作品就有十余万首。传统诗词又以它内容的多样性、情感的丰富性,意境的优美性,文化底蕴的深厚性等,而深受着当代大学学子的喜爱。怎样发掘我国传统诗词的“药用价值”,使之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发挥应有的保健、治疗作用,应已成为高校心理保健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剖析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行为出现偏差的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从清华学子的伤熊到马加爵的杀人,以及无数的跳楼自杀案例,无一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向世人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素养的持续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次的高校心理健康调查也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情绪的不良反应和行为的适应障碍,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0年上半年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8%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下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其自身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而另一方面,大学期间又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滋生不堪重负之感。而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又使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阅历,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后,一下子觉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迷惘与困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同时,大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心理疾患、高校缺少正规的心理咨询队伍等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载体,寻求一种契合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心理特点以及实际需求的心理保健、治疗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二、诗歌疗法的概念及功效
诗歌疗法是阅读疗法的一种,即向患者推荐一些不同情感色彩的诗词,让病人独自阅读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集体诵读,通过认同、净化、娱乐和领悟等作用,产生一种肯定、满意、愉快的情感,消除各种心理之间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是一种提高心身健康的心理治疗方法[1]。诗歌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研究最早出现于西方心理学界,如美国的勒纳教授、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生等,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
其实,诗词在心理健康保健、治疗中的功效,我国古人已早有认识。春秋时期的政治学家管仲就曾说过:“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也提到读张籍的诗,“上可稗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清代萧伦说:“人心如良田,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一日无诗书,心臆无佳想;一日无诗书,耳目失清爽。”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认为,读书后“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
而在实践中,中国向来有读杜甫诗可以治病的说法。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中说到:“世传杜诗能除疟,此未必然,盖其辞典雅,读之者悦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2]与之相应的医案见于清代青城子的《志异续编》:白岩朱公气痛,每当疾发时,取杜诗朗诵数首即止。而病体痊愈的原因则在于“取所爱读之,则心恬神适,疾不觉自忘。”明代曾任国子监祭酒的肖良有也曾在其编撰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中推荐了杜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