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哑巴癌”的肝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俗称“哑巴癌”的肝癌

肝癌十分凶险,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之高,常常让人闻之色变。

它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肝癌的进展常常是悄无声息的。当人们一旦在医院确诊肝癌时,经常就已经发展至是中晚期阶段。所以肝癌又被人们称为“哑巴癌”。

肝癌猛如虎,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的病例数约占全球一半,5年生存率仅14.1%,不足1/3的患者有手术机会,术后5年转移/复发率占60%~70%,是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之一[1]。根据估算,70%~80%的肝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2]。对很多肝癌患者来说,他们的生命是以“天”来计数的,晚期肝癌尤其如此。

肝脏的痛感神经不敏感,所以肝癌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生活中也就容易忽略。等出现疼痛、腹胀、乏力、黄疸等时,多已是中晚期。

除了肝癌自身隐蔽性较强外,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以为只要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肝脏就不会有问题,更不会长肿瘤,其实不然。

实际上,肿瘤患者初期,肝功能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损坏,所以通过肝功检查一般难以早期发现肿瘤。

肝癌的形成是从最初的肝炎再到肝硬化以及到最后的肝癌,形成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年,当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很早就出现了肝癌的发生。因此,对于有肝癌风险的人群患者,建议以预防为主,定期的查彩超以及肿瘤标记物的情况,早期地发现,早期地诊断,早期地治疗。

肝癌筛查,查什么?

NO.1甲胎蛋白(AFP)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普遍适用,应用广泛,阳性率60-70%,操作方便,价格低。

早期肝癌阳性率低30-40%,但是影响因素较多,生殖细胞肿瘤,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均可升高。另外,晚期肝癌有的并不升高[3]。

▌NO.2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

AFP-L3%是肝癌细胞特有的,且其比例随着癌变程度的增加相应升高,因此也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4]。

专家研究发现约30%的肝癌患者AFP正常。联合检测AFP-L3%+DCP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可应用于筛查、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

▌NO.3异常凝血酶原(DCP)

异常凝血酶原(DCP)为维生素K缺乏/拮抗诱导蛋白,是伴随HCC特异产生的异常凝血酶原。肝癌癌变发生后,癌细胞中凝血酶原前体合成异常,导致其羧化不完全产生大量的DCP,DCP作为肝癌肿瘤标志物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5]。

▌NO.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腹部超声检查、CT和MRI等,主要目的是监测肝硬化疾病进展,发现占位性病变和鉴别其性质,尤其是监测和诊断HCC[6]。

早期肝癌通过筛查是可以被发现的

2002年,日本政府资助全国40岁以上HBV/HCV感染患者进行肝癌筛查,使超过60%的早期肝癌被检测出来。筛查的工具为肝癌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简称“肝癌三项”)以及超声检测[7]。

指导我国肝癌筛查的《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中指出:血清AFP联合AFP-L3%及DCP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8]。

指导肝癌诊疗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中也指出: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血清AFP阴性人群[9]。

近期,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发布的《血液标志物用于临床肝细胞癌早期筛查的专家共识》[10]中指出:对于AFP滴度升高者或不升高者,可联合检测AFP-L3和DCP提高早期HCC检出率。

哪些人群应该做肝癌的筛查?

根据《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9]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11],以下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长期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

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药物性肝肝损伤

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

文献查考:

[1]潘锋《我国肝癌主要病因预防取得长足进展——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曲春枫教授》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7)

[2]《ChineseClinical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

[3]《2021年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

[4][5]《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

[6]《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7]《日本JSH指南(2013版》

[8]《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