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分离和再附着预测.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湍流分离和再附着预测

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制

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

再附着点的确定方法

湍流再附着后边界层的发展

分离和再附着的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中分离和再附着的建模

分离和再附着预测的实验验证

分离和再附着预测在工程应用中的意义ContentsPage目录页

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制湍流分离和再附着预测

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制主题名称:流动分离的触发1.逆压梯度:当流动方向上的压力梯度发生反转(从正梯度变为负梯度)时,会产生流动分离。2.凸曲率表面:曲率表面上流体的离心力会驱使流体远离曲率中心,导致边界层分离。3.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会增加湍流强度和紊动能量,破坏边界层,导致分离。主题名称:边界层的发展1.层流边界层:流动与壁面接触时变为层流,剪切应力逐渐减小。2.湍流边界层:当雷诺数增大时,边界层内会出现湍流扰动,导致剪切应力分布不均匀。3.边界层厚度:湍流边界层厚度比层流边界层厚,且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

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制主题名称:流动分离的特征1.分离点的形成:在流动分离的临界点处,边界层速度梯度为零,形成分离点。2.分离泡:分离点后形成的低速、逆向流动的闭合区域称为分离泡。3.附着点:分离泡内流体受下游压力梯度影响,再次附着壁面形成附着点。主题名称:湍流模型在分离预测中的应用1.雷诺时均湍流模型:通过求解雷诺时均方程组,预测流动分离和再附着。2.大涡模拟:直接求解大尺度湍流结构,获取更准确的分离预测。3.分离预测准则:基于涡旋粘性模型或其他湍流模型,建立特定于流动条件的分离预测准则。

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制1.边界层吹吸:通过在壁面上布置吹吸孔,向边界层注入或抽吸流体,延缓分离。2.扰流发生器:在分离点前方布置扰流发生器,产生扰动,防止边界层过早分离。3.流动成形:利用外部流场控制技术,改变来流角度或形状,减小流动分离。主题名称:再附着模型的构建1.分离泡模型:通过模拟分离泡内的流动,预测再附着位置和流场特征。2.壁面函数模型:在壁面附近建立经验公式,近似描述壁面边界条件,预测再附着。主题名称:分离控制技术

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湍流分离和再附着预测

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分离区长度是湍流分离和再附着的重要特征,其预测至关重要。文章中介绍了多种预测分离区长度的模型,现根据主题归纳如下:分离气泡长度模型1.基于流体力学参数,如雷诺数、边界层厚度和攻角,建立经验公式。2.适用于流动简单、边界层均匀且分离气泡长度较短的情况。3.典型模型包括Wieghardt模型、Schlichting模型和Corke-Nagib模型。分离点预测模型1.确定分流点的位置,即湍流边界层开始分离的点。2.基于边界层特性、流场条件和几何形状,制定预测公式或经验关系。3.常见的模型包括Michel模型、vanDam模型和Spalart-Allmaras模型。

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分离区预测模型1.直接预测分离区的长度,而不是分离点。2.通常结合分离气泡和分离点模型,考虑湍流边界层的发育和分离过程。3.代表性的模型包括McLean模型、Zeytounian模型和Lienhart模型。分离点和分离区综合模型1.综合考虑分离点和分离区的预测,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估。2.结合流体力学理论、经验关系和数值模拟,建立多参数模型。3.例如,Al-Taweel模型和Zung模型。

分离区长度的预测模型1.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训练预测模型。2.基于流场参数、几何特征和历史数据,构建非线性关系。3.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多尺度建模1.考虑不同尺度下的湍流流动特性,建立多尺度预测模型。2.结合大涡模拟(LES)或直接数值模拟(DNS)等数值方法,捕捉不同尺度的湍流结构。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

再附着点的确定方法湍流分离和再附着预测

再附着点的确定方法壁面压力梯度1.壁面压力梯度是再附着点预测的关键因素,正梯度有利于再附着,而负梯度则阻碍再附着。2.壁面压力梯度的特征长度和泊松比对于再附着点的确定至关重要,影响了湍流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区的长度。3.壁面压力梯度的分布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数值模拟获得,为再附着点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湍流强度1.湍流强度是描述湍流波动幅度的参数,较高的湍流强度有利于湍流能量重新分布和分离流重新粘合。2.湍流强度和湍流长度尺度共同决定了再附着区的湍流特性,影响着再附着点的稳定性。3.湍流强度的测量或数值模拟可以提供再附着点附近湍流特性的信息,指导再附着点预测。

再附着点的确定方法形状因子1.形状因子反映了湍流边界层的厚度和速度分布,与再附着点的稳定性有关。2.较大的形状因子会导致分离区增长和再附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