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应用报告.doc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应用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汇报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

一、评价目标

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相关发展关键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方面、协调、可连续”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需坚持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含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以县域为基础,社会友好县域是根本。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中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关键战略地位。截至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10.16亿,占全国总人口75.4%。,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区域,经济总量达26.5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56.22%;地方财政收入达22609.50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43.12%。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关系到城镇一体化进程,关系到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战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关键是以人为本,基础要求是全方面协调可连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紧友好社会建设,中城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所、东北亚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课题组,自开始构建表现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复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问题,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标在于:

第一,引导中小城市树立科学政绩观。坚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紧统筹城镇发展,主动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坚持不懈地走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之路。

第二,为决议部门提供参考。本评价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对中小城市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力图客观公正,评价结果能够供相关决议部门参考。

第三,树立科学发展经典。本评价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经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发觉当年科学发展经典,供其它地域学习和借鉴。

第四,为中小城市加紧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挖掘城市投资潜力、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提升区域带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各中小城市经过参与测评活动,对照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和不一样城市之间比较,能够发觉本身不足,对于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制订城市发展战略有很强导向作用。

第五,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只有理念和宣传远远不够,必需经过建立一套表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含有可操作性综合评价体系来涵盖和反应科学发展观内涵和要求,方便中小城市在实践中有所遵照。

二、中小城市概念和地位

(一)中小城市概念和范围

1989年制订《中国城市计划法》要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城市。20多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原有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关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人口之间界限模糊化,以非农人口规模为标准划分大中小城市不合时宜。通常来说,将市区常住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大小标准更为合理。二是城市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很多县级城市(包含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大县中心城镇)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成或超出20万、50万临界值,根据原有标准衡量,有已经前进了大城市行列。所以,对原有标准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实状况,较为合理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为小城市,50万~100万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为巨型城市。

中小城市包含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依据上述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城市。需要注意是,此处所指中小城市,不仅包含常住人口100万以下建制市市区,也包含未成为建制市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中心城镇。

截至底,中国有建制市657个,其中地级以上284个,县级建制市369个。在28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162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6%。369个县级建制市中,除了极部分发达城市市区人口靠近或略超出百万之外,多数建制市市区人口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因为县级建制市市区人口缺乏统一权威统计数据,为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够将全部县级建制市归属为中小城市。

另外,全国有48个地级区划、1627个县级行政区划(含县、自治县、旗、特区、林区)并非建制市,但这些地域(州、盟)、县(自治旗县、旗、特区、林区)中心城镇,也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人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和建制市市区较为靠近,中心城镇居民享受着城市化生活方法。所以,这些中心城镇,也能够归属于中小城市。

(二)中小

文档评论(0)

177****25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