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

1.“民族解放运动”与“非殖民化”

新航路开辟以后,广大亚非拉民族和国家相继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

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殖民帝国相继瓦解。许多学者将此过程称为“非殖民化”。大多数西方学者把“非殖民化”看成是殖民帝国所采取的、让予殖民地取得独立的主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在谈到殖民帝国瓦解的时候,大都强调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很少使用“非殖民化”这一概念。最近,我国有些学者提出“非殖民化”和民

族解放运动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非殖民化”实际上是殖民

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采取的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

——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2.殖民体系的等级特点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

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

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

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

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

系。

—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3.东亚地区的中立运动

到1950年代中期,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潮流,由亚洲新兴国

家发起和主导的中立运动迅速兴起。这个运动酝酿于东亚反殖民主义

浪潮之中,它反映了一大批新兴国家寻求独立的认同和捍卫自己的利益,以及希望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当时的重要发起国家如印尼、缅甸、锡兰,也包括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标榜在两大阵营的斗争

中保持中立。……他们的关注超出了自己的国家,包含着改变东亚命运

的伟大抱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东亚的中立运动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最终通过万隆会议将中国这个属于苏联阵营的国家融合到蓬勃兴起的新兴力量运动之中。当然,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对东亚秩序发挥影响,

同中国展开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

4.殖民主义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

自从殖民地时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来,在这个畸形的、不

平等的以及总是带有歧视性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墨西哥始终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墨西哥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寻求自主发展,实现了经济以年均6%的速度持续增长,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同时,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统治保持高度稳定,这一现象被称为“墨西哥奇迹”“墨西哥稳定之谜”,

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

但是,从70年代开始,墨西哥经济出现了衰退。这主要由于当时的发展

模式出现了问题,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方面走了弯路。8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此起彼伏,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墨西哥的发展如同被殖民主义攥着线的风筝,最终没有飞得更高更远,而是重新回到追随西方的老路上来。

—王文仙《殖民主义与墨西哥的发展瓶颈》;

5.冷战对殖民体系瓦解的作用

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

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正如冷战史学者文安立所言,“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

然而,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

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

6.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

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

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美苏遂将争夺的焦点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选择妥协、退让,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期间乘机坐大,在非洲、中东接连发动攻势。20世纪80年代,非洲遭遇自然灾害和战乱,

苏联无力提供援助,美国乘机大量增加经济援助,1986年给撒哈拉以南

国家10多亿美元,并提供44万吨紧急粮食援助。;

1978年,在苏联支持下,越南侵占柬埔寨;1979年底,苏联悍然派遣近10万

军队,侵略阿富汗。苏联的侵略行动日益陷入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