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发病盐城养殖户损失惨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鲫鱼发病盐城养殖户损失惨重

鲫鱼等常规淡水鱼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全区主养面积达4万余亩,产量5万吨左右。近几年,鲫鱼病害呈多发性、严重性的趋势,特别是鲫鱼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一旦暴发,难以控制,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收,鲫鱼的养殖风险在逐年加大。今年盐都区楼王、北龙港、大纵湖、大冈等镇(街道)的养殖户因病害暴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对此,盐城市盐都区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主养区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与养殖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乡村渔医诊断与治疗方案等形式,初步掌握了鲫鱼疾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原因和控制方法。

暴发病发生及流行情况

此次盐都区鲫鱼暴发病是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国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和鱼病专家经过研究,初步确定其病原:鳃出血病为鲤疱疹病毒Ⅱ型;大红鳃病为细菌性疾病。但至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更没有专门的防治药物。养殖户往往病急乱投医和望病兴叹,药也用了、钱也花了、鱼也死了。

病害发生区域鲫鱼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盐城市盐都区的楼王、北龙港、大纵湖、大冈等鲫鱼养殖集中区,在盐都区自2011年发病以来,发病区域逐年扩大,损失愈发严重。

病害发生时间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主要在4月~6月和8月~11月流行,其中5月和10月份为两个流行高峰期。流行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5℃~26℃,即当池塘水温上升至15℃时,病害开始发生,而继续上升至26℃或者以上时,这种疾病就几乎停止发生。2014年因气温偏低,盐都区鲫鱼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的发病率高达80%,今年初发时间为5月上旬,第一发病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第二期发病高峰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10月份,部分塘口死亡率高达80%。

病害造成损失根据调研,发病塘口损失严重,一方面发病塘口一般采取暂停投饵的饥饿疗法,控制鲫鱼的死亡,鲫鱼生长速度慢,规格上不去,影响产量;另一方面,迫于鱼病暴发,又不得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如楼王镇莘野村某养殖场面积1250亩,2013年因行情低迷存塘鲫鱼15万千克,存塘鱼种5万千克,2014年初又投放外购鱼种5万千克,5月初开始发病,约20天达高峰,每天死鱼超过5000千克,止6月底,共死鱼达12.5万千克。9月份又出现新一轮发病高峰,两轮累计死鱼近20万千克,虽自发病起陆续销售,但价格仅有6元~8元/千克,亏损200多万元。

病害发生影响由于鳃出血病和大红鳃病的发生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研究滞后,没有成熟的控制措施,使得养殖户遇到病害流行时无所适从,造成了病害的广泛流行。养殖户谈病色变,发病塘口即使采取措施,也很难避免损失,对经济承受能力和信心等多方面影响巨大。

造成病害暴发的可能原因

养殖池塘老化由于塘口面积大,淤泥堆放及清淤成本的问题,许多塘口多年不清淤,不晒塘,底泥淤积严重。底泥微生物厌氧呼吸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了池塘水质变差,对底栖性鲫鱼产生毒性最为显著,同时引起池塘菌相、藻相失衡,降低了池塘生态缓冲性,鱼类容易产生应激而疾病暴发。

品种种质退化异育银鲫作为方正银鲫和兴国红鲤的雌核发育的杂交子代,日前普遍存在鲫鱼的苗种原、良种引进不规范,世代不清,有些苗种繁育供应基地亲本引进后,经过种内多代繁殖后,优良性状、生长速度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同时,苗种的准出和准入检疫制度不健全,扩大了疾病的传播蔓延。

养殖密度偏高由于池塘租金和养殖成本高,养殖户往往以高产量而寻求高效益。盐都区鲫鱼养殖主要以高密度精养为主,少量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养殖模式为主,亩放养量往往在2000尾以上,密度过高,对水质、环境、应激各方面都造成了较大压力。

饲料投喂不科学大量投喂高蛋白颗粒饲料,固然能够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但往往造成鱼体质减弱。部分养殖户为追求鲫鱼较高的生长速度,投喂饲料过精过多,超量投喂高蛋白饲料会引起池底酸化、残饵沉积,破坏水质环境,鱼类肝脏的负担也会加大,从而导致疾病的暴发。

鱼种体质差在鱼种培育阶段,为了防治病害发生,大量使用杀菌消毒药物,造成鱼种肝胆负荷加重,免疾能力下降。

对策措施

加强池塘建设精养池塘要求面积适中,一般单只池塘面积在10亩~30亩之间,水深达2.5米左右。尤其要重视水系配套,要建设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源水质要达标。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要做好清淤、晒塘和药物消毒工作。

改进养殖方式一要实施轮换养殖品种,改变鲫鱼主养模式,实行多品种混养,降低鲫鱼放养密度,混养适销对路的养殖品种。二要选择抗病力强、产量高的鲫鱼品种,到省级以上原、良种场购买经检疫的苗种。三要控制苗种投放密度,实行轮放轮捕,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销售养殖产品。

科学投喂饵料建议采取精料与粗料投喂相结合,也可改投膨化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注重病

文档评论(0)

松鼠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松鼠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