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3月21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

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 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

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 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5000—4300年前(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早期中华各文明区虽相隔甚远,但出现了文化上的交流,呈现出交融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仅指出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出交融性特征,而非逐渐趋向于一致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早期中华文明渐次迈入文明社会,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商朝为维系国家的稳固,商王积极拉拢方国,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周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地缘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D.早期国家发展为成熟国家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商朝时期的方国中多是聚族而居,居民之间普遍存在血缘关系。而西周时期的封国中,民众之间的血缘关系被打破,仅仅是诸侯的主体保留了与王室的血缘关系。这就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A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的依然是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仍属于早期国家,没有发展成为成熟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3.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商鞅则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事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据此可知,他们()

A.强调反思西周的礼教 B.主张为政应因时而变

C.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D.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孔子强调夏商周三代礼制的传承与发展,而商鞅则认为统治者不循古法,要变革制度,因时而变,因此孔子和商鞅都主张统治者要对制度因时而变,B项正确;孔子强调在夏商周三代礼制的传承与发展,未反思西周的礼制,排除A项;孔子代表没落贵族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排除C项;孔子和商鞅的思想主张因时而变,与辩证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许多典章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逐渐传向周边各民族,并为他们所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周边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如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女娲、盘古等,被中原地区所吸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一现象()

A.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出现 B.体现了民族隔阂的消除

C.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D.反映了统一观念的加强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原文化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吸收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认同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排除A项;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戎狄蛮夷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只能直接体现文化融合,不能看出民众希望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5.“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材料体现出的传统文化是()

A.和而不同 B.无为而治

C.君为臣纲 D.民贵君轻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臣子“献替可否”,不盲从君主可知,体现的是君臣间的“和而不同”,A项正确;无为而治强调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臣子不盲从君主,与君为臣纲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