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docxVIP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

《背影》主要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并为我买橘子(经过),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我”发出了“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叙述顺序

插叙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示例:《故乡》一文,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的回忆,插入与少年闰土相关事件的叙述。

顺叙

特征:①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②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示例:《老山界》一文,按照时间的变化并结合空间的转移,叙述翻山的经过,使得翻山的整个经过十分清晰。

倒叙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起始部分,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的、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按所叙述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的内容是事件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③倒叙的内容与全文是同一条线索,全文只有一个故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情节的跌宕性;④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⑤强调文章主要内容;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示例:《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注:有的文章是多种叙述方式同时使用的,如《驿路梨花》从全文整体结构看,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从夜里到第二天早上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因打猎迷路而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是插叙;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文章采用的是倒叙。

3.叙述线索

定义

指在串起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线索,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极大的作用。

作用

①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④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

分类

时间线

特征: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示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分类

地点线

特征: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玩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人物线

特征: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变化,所见所闻等。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

特征:以中心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示例:《社戏》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特征:以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不大佩服—产生敬意—憎恶、讨厌—产生新的敬意—怀念)为线索。

实物线

特征: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示例:《灯笼》一文,“灯笼”这个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以它为载体叙事抒情。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成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但需从文章中分析得来。

示例:《一棵小桃树》一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暗线是“我”的人生经历,明线、暗线交织,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这样写使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

明暗线交织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使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4.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①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