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1-

附件7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

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面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宁波市产业优势,以“创新、壮大、引领”为原则,以成套工程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应用为重点,聚集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协同推进重大工程集成示范、技术标准与服务平台建设,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名城名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基于本专项发布的实施方案与2018年立项基础,2019年度继续围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聚焦先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高效储能关键技术、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先进环保技术与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方向,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设置相关任务,通过前沿技术、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全链条设计,启动实施一批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不超过3年。

一、前沿技术研究

1、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电解水制氢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室温运行条件,开发非贵金属析氢电催化剂与析氧电催化剂,开展催化剂结构与电解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大面积电解池制备技术、电解失效规律与机理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高效电解制氢技术,建立小型高效制氢工程装置。

考核指标: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及查新报告,金属基催化剂材料产氢电流≥20mAcm-2(电位2V,室温),氢气纯度≥99.9995%;电解池面积≥300cm2,电解电流密度≥0.4Acm-2(≤1.25V);电解综合效率≥50%,产氢速率≥2NL/min,实测运行≥1000h,衰减速率≤1%/1000h;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5篇,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

有关说明:高校或科研院所牵头申报,鼓励企业参与,财政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

2、高能量密度固态锂金属空气电池技术

研究内容:面向大容量储能系统,开展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无机固态电解质以及混合电解质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研制基于锂离子导体的固态锂空气电池,研究其放电产物形成与分解机理,构筑有效抑制副反应的锂空气电池新体系。

考核指标: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及查新报告,单体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循环寿命≥500次。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5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

有关说明:高校或科研院所牵头申报,鼓励企业参与,财政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

二、技术攻关

3、多燃料、高可靠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电池的抗破坏特性,开展对称结构固体氧化物电池与电堆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电解质薄膜与电极成型量产工艺,发展对称结构电池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设计可拆卸封装与可多次循环利用的电池界面连接模式,研究气体封装、界面连接等工艺对电池和电堆输出性能的影响;设计基于对称结构电池千瓦级电堆模块集成方案,研究多种碳基与氨气等直接内重整下电池稳定性,开展多燃料电堆可靠性运行评估,建立可靠性检测评价方法。

考核指标:构建对称电极结构电池制备与封装中试线,单体电池工作面积≥500cm2,电池抗破坏载荷≥1000N,抗氧化还原循环次数≥3次,产能≥1万片/年;单电池在0.85V下≥0.4Wcm-2(≤750oC),多燃料(碳基与氨)下实测≥3000h,衰减速率≤0.5%/1000h;电堆输出功率≥1000W,多燃料(碳基与氨)下运行时间≥1000h,衰减速率≤1%/1000h,寿命预测≥10000h;建立对称电极结构电池与电堆可靠性检测方法。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件,其中PCT专利不少于1件。

有关说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均可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财政补助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如企业牵头,则财政资助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30%。

4、车辆余热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汽车尾气余热利用,开展中低温热电材料、制备工艺及热电器件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传热元件(热管)结构设计与传热规律;研制余热发电能量控制管理系统,并在新型汽车研制中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车辆尾气余热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电压48V,功率超过1000W,预测使用寿命≥10年,提交产品应用检测报告及用户评价报告。热电优值ZT≥1.5;层叠式热电系统功率密度≥0.5W/cm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财政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科技投入的30%。

5、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馈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研发面向轨道交通且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储能器件及其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实现储能器件规模化制造;研制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车辆不同制动工况下的高功率能量回馈系统,优化控制原理与方案,提升制动能量的整体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