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讲评课件).pptx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讲评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3月济南市高三;一、选择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

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

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1.玉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陕西、

山东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玉礼器。如

图为二里头文化前后东亚地区玉璋的

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华南和中

原地区();【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图片信

息可知,当时华南和中原地区均出现相同的玉璋,说明当时两地存在

一定的经济文化联系,C项正确;当时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排除A项;形成相同文化认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当时两地区没有确

立政治隶属关系,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

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

“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

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目的在于将优秀的马匹资源集中于关中地区,保持

中央对于地方的军事优势地位,A项正确;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对

于匈奴采取防守政策,“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禁马出关政策主要是军事政策,不是农耕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

主旨为“汉初的禁马出关政策”,而“国家邮驿系统”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D项。故选A项。;3.《唐律·贼盗》规定:“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

勿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代();4.《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

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

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

化反映出这一时期();【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

“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

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

形象为主。”可知,教化的图文从原来官员的形象变成了市井民众,体

现了世俗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图画描绘类型的变化,

并未涉及封建剥削,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阶层之

间的流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教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教化,

并不涉及民众审美,排除D项。故选C项。;5.《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

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

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可知,清政府对《南京条约》中有关平

等文书往来的内容深感不安,说明清政府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D

项正确;宗藩体制涉及国内皇帝与宗亲、功臣等实力集团的关系以及

国际上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特殊的传统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

A项;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与

担忧国门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

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

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举国舆论莫

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

事之不成矣”和所学可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群众对革命志士的

起义活动由诅咒谩骂到认同,D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

非革命活动,排除A项;材料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