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造优质稻高效栽培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晚造优质稻高效栽培模式

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包括感光性和感温性。感光性水稻生长期间,短日照使水稻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水稻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特性叫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依品种类型和熟期类型不同而异,一般晚稻品种感光性强,早稻品种感光性弱;同一熟期类型品种,迟熟品种感光性强,早熟品种感光性弱。水稻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具有短日植物对日长反应的特征,但并非指短于12小时的日长是限制水稻抽穗的临界日长。短日的作用主要是诱导水稻植株的幼穗分化。在我国各稻作区,稻作期间的日照长度大多数处在11mdash;16小时之间。各地水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为11小时58分至15小时37分之间。水稻秧苗的叶片和叶鞘均可接受光周期的刺激,使植株完成光周期反应,进入幼穗分化阶段。除光照长度本身外,水稻的光周期反应还受温度,秧苗叶龄,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温度温度,特别是水稻生长期间夜间的温度对水稻完成光周期诱导,进入幼穗分化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短日条件配合20℃以上的夜温是使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顺利完成光周期诱导开始进入幼穗分化的重要条件。秧苗叶龄一般秧苗长到4叶期以后才开始对日长诱导产生反应,但对短日产生反应的秧苗叶龄大小应依品种不同而异。光照强度水稻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600mdash;700勒克斯。一般来说,用100勒克斯的光强处理稻株即可显示出长日效应。此外,持续短日处理对促进水稻抽穗效果明显。水稻进入幼穗分化以后继续进行短日处理,对稻株仍有促进抽穗的效果。而且幼穗发育愈处早期阶段,短日处理的促进效果愈大。感温性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高温可使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缩短,低温使水稻品种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特性叫水稻品种的感温性。一般来说,无论早稻或晚稻品种均有感温性强的类型。而且在各类品种中,晚稻品种无论在感光性还是感温性方面均是最强的。但对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来说,其生长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支配。梅县山区适种感温型中迟熟组合,如培杂双七,优优122,华优桂99,绿黄占,丰华占,绿源占1号,非稻瘟病区可种茉莉新占等。农民可到当地农技站或所在县种子公司选购合法种子。晚造优质稻高效栽培模式为:一,适时播种,适时抛秧优质稻宜采用抛秧栽培。晚造在7月中旬播种,7月底至8月初抛秧。大田每亩用种量常规稻2mdash;2。5公斤,杂交稻1mdash;1。5公斤。秧苗采用塑盘薄膜水育,播前种子用药剂消毒,洗净催芽。常规稻每穴播3mdash;4粒谷,杂交稻每穴播1mdash;2粒谷。每亩需塑盘42个左右,做到泥浆塌谷,揭膜前炼苗。二,合理密抛,抛足基本苗,确保早够苗每亩大田抛足1。8mdash;2万科,均匀抛秧,争取晚造在抛后13mdash;15天达到20mdash;22万苗。三,氮磷钾合理配施据试验,优质稻吸收的磷,钾量比普通稻多10%mdash;15%,因此要确保氮磷钾合理施用,要求n∶p2o5:k2o=1:0。5:1。2mdash;1。5。生长前期n:k2o为1:1mdash;1。2,中后期n:k2o为1:1。5以上。生长前期施氮量约占总氮量的60%mdash;70%,中期占25%mdash;35%,后期占5%mdash;10%。磷肥用作基肥为主,水稻生长中后期应追施复合肥和氯化钾。抛秧前,施足基肥。亩施通用型复合肥(15mdash;15mdash;15)20mdash;27公斤(最好施有机肥),过磷酸钙15mdash;20公斤。立苗肥施尿素7mdash;8公斤,氯化钾5mdash;6公斤。分蘖肥施通用型复合肥20mdash;23公斤,氯化钾6mdash;8公斤。够苗期施氮依天气,地力和群体长势而定,当够苗期叶色偏淡时应及时补施氮肥,叶色过于浓绿时可适量单施磷,钾肥。生长中期叶色转赤不足而个体生长量偏低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磷,钾肥用量来加施适量氮肥。生长后期应施壮尾肥。四,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抛秧时稻田应留浅水,以利生根回青。回青后薄水分蘖。够苗后及时露田,轻晒,以减少无效分蘖,并促使幼穗分化二期适时转赤。幼穗分化后期实行以湿润为主的平衡供水。晚造成熟期要重视灌壮尾水。五,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重点防治穗颈瘟和纹枯病。在防治病虫害中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31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