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太乙金华宗旨》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一首律诗,玄妙已尽。大道的要义,就是无为而为四宇。只有无为,才不会困于形象,只有无为而为,才不会陷入空洞虚无。作用只不过是一个中心,而关键在于双眼,双眼即是斗柄,转动造化,调节阴阳,其大药即是始终在水中的金,也就是水乡的铅而已。前言回光,是指引初学者,从外部控制内在,辅助主要。这是中下之士,修炼下两关,以通达上一关者。现在头绪逐渐清晰,机括逐渐熟练,天不厌弃道。直接泄露至高宗旨,诸子们要珍藏,要努力!
回光只是一个总称。修炼进一步,光华更加灿烂,回光法更加妙绝。之前是由外部控制内在,现在是居中驾驭外部。之前是辅助主要,现在是奉主宣扬,形势完全颠倒了。修炼者想要进入静心状态,先要调理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毫无牵挂。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双眼垂帘,如同接受圣旨,召唤大臣,谁敢不遵从。接着用双眼内照坎宫,光华到达的地方,真阳就出现应对。离开外部阳气,进入内部阴气,是乾体。一旦阴气进入内部成为主导,顺应物质的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受物质影响,阴气停留,光华注照,就是纯阳。同类相亲,所以坎阳上升,不是坎阳,仍然是乾阳应对乾阳。两种物质一旦相遇,就纽结不解,活动起来,忽来忽去,自身处于元宫中,仿佛置身于太虚无量,全身轻盈欲飞,如同云满千山。接着刚来去无踪迹,浮沉不可辨别,脉息停顿,这就是真正的交媾,如同月亮映照万水。等到在冥冥之中,突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刻。然而这其中的细节需要详细说明,凡人只需看一眼听一耳,耳目随物而动,物走则已,这种动静完全由民众控制,而天君反而顺应,仿佛与鬼同居。现在动一次静一次,都与人同在,天君才是真正的人。他动,便与之同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同静,静则月窟;静动无端,也与之同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也与之同休息上下,这就是天根月窟闲来往。天心保持平静,动违背时机,就会失去嫩;天心已经动了,再动以应对,就会失去老;天心一旦动,就会真正意义上升至乾宫,神光照顶,引导着,这就是动而应时。天心升至乾顶,自由飘扬,忽然想要寂静,立即用真意引入黄庭,目光注视中黄神室,一旦想要寂静,便没有一丝杂念。看向内部,忽然忘记了看,此时身心,就像大放一场,万缘消失,我的神室炉鼎,也不知道在何处,想要找到自己的身体,却无法,这就是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即凝神入气穴。
一次回光,开始散开,想要收敛,六用不再,这是涵养本源,加油接命。随后收敛,自然优游,毫不费力,这是安抚神灵祖窍,聚合先天。最后影响消失,寂然大定,这是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一节中包含三节,一节中包含九节,都是后续发挥。现在以一节中,具体三节来说,就是涵养而初静。聚合也是涵养,蛰藏也是涵养,最后涵养皆蛰藏,中间一层可以类推,不易处而处分,这是无形的窍,千处万处一处,不易时而时分,这是无候之时,元会运世一刻。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非本体之动也。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之动也。是知以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以物而自动,即天之动也。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此为出位之思,动而有动矣。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非无意之动乎,无为而为,即此意也,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六月即离火也,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轮即坎中一阳,将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离,即在其中。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水中非坎乎?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摄召太阳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宫,游归食坤德,即神入气中,天入地中,养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出死入生之神丹。“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著,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朱子(云阳,讳元育,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何异?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