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可保性.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源:《鄱阳湖学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风险的可保性是影响某一风险能否被纳入保险范围的关键因素,风险的可预测性则

是影响风险可保性的核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将生态环境损害风险

纳入保险范围并通过规则设计一定程度消解了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但基于生态环

境损害的特殊性,现阶段的规则设计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模糊性、公私混同救济模式

下公法责任的可保性争议、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的不足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的过于简单原则性

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可预测性,进而影响着风险的可保性。由此应

从增强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明确性,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以及增强风险防范措施的可

操作性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关键[词]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环境法研究;生态环境损害;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一、引言

2007年,中国开始实行以自愿险方式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但在试点中,一方

面,风险抵抗能力较小的企业因财务问题而心存侥幸,对投保持观望态度;而大企业则因自身

财力足以支付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风险抵抗能力较强,故投保意愿较低。另一方面,保险公司

对能否有效评估环境损害风险从而厘定出既能满足试点需求又能有效管控风险的保险费率体系

疑惑较大,信心不足。由此,在企业投保积极性较低与保险公司承保动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下,中国以自愿险方式开展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僵局。②在司法裁判

中,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污染治理费用是否属于保险范围,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是否有效等,

常常成为双方诉争的焦点。③有鉴于此,相关部门开始尝试通过立法促进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

任保险。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

案)》(以下简称《环强险草案》),将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纳入保险范围,奠定了生态责任可

保性的立法基础。

现有的相关研究可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为分界线。在试点以前,学者多从设立环境污

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呼吁在中国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①亦有学者从介绍域

外制度经验出发,详细论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重点。②在试点以后,针对污染

责任保险推行效果不佳的情况,学者多从总结试点经验出发,提出解决方案。有学者认为,试

点陷入僵局的关键原因在于未形成环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难以引导和规范保险市场的建立,

难以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社会化综合效益;故应当借鉴域外制度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环

境污染责任保险法,修改现行法等方式,构建起完备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③他们还

对专法的制度构建作出详细论述。④亦有学者通过论证分析法理的正当性和试点实践中环境污

因此提出应当推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以替代试点中的自愿参保方式。也有学者运用法

经济学理论,证成以强制方式推行污染责任保险的正当性。⑥在此阶段,生态环境可保性的特

点、可区分性与道德风险等问题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他们围绕这些方面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的制度构建提出建议。⑦在《环强险草案》出台以后,学者们围绕其制度规定,反思与重构进

一步的完善制度。有学者探讨了中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完善的措施。⑧也有学者研究《环强险草案》的除外责任,认为《环强险草案》除外责任的

具体规则存在逻辑混淆与内容疏漏,在环境污染犯罪中应区分故意与过失,并明确是否将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金纳入除外责任,以防止引发道德风险。⑨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详细评

述《环强险草案》的规定,并系统研究生态环境损害的可保性问题。这一类研究从问题出发,

探讨影响生态环境可保性的法律制度问题,认为法律的不确定性引发生态环境损害可保性的疑

虑,并就如何增强生态环境损害的可保性提出建议。

总体而言,现阶段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风险可保性的专门性研究还比较少,主要停留于制度

构建层面,而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风险本身是否具有可保性、保险公司是否愿意并有能力承保,

现阶段《环强險草案》的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是否仍有制度优化的

研究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由此,本文以《环强险草案》为基础,对生态环境损害风险是

否具有可保性进行专门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可预测性要件为重

点探讨对象,并围绕风险的可预测性,对增强生态环境损害风险的可保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

议,以期促进环境强险制度优化。

二、保险的可保性理论

(一)风险可保性的理论界定

风险按其性质可分为纯粹风险

文档评论(0)

180****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