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ict1 光和光的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学们,大家好!光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既是一门理论体系严谨的学科,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应用学科,因为光与人类的一切活动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至少90%以上是通过眼睛,所以它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开端,所以光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本节主要讨论光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首先我们来介绍光学的研究内容,光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的规律。第二部分是研究光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例如光的吸收、散射、色散;光的机械作用;光的热效应、电效应、化学效应、生理效应)等规律。第三部分是光的本性研究。在基础物理学中常把它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光学、现代光学四个部分。

光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物理学科是一样的,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综合,进而提出假说,形成理论,并不断反复经受实践的检验。

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它3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近代光学等五个时期,下面我们将各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理论及实验发现作一简单介绍。1.萌芽时期。光学的起源应追溯到远古时代。我国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及其弟子所著《墨经》中,记载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它是系统研究光学的开始。在《墨经》中以八条文字系统的记述了光学问题,文虽八条,确是在光学实验观测基础上,以严谨的文字总结了光学的某些基本原理,这八条的记述顺序与现代几何光学完全一致,它是世界古代文化史上一篇既早又较全面的光学著作。第二位代表性人物是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欧几里德,他在所著的《光学》一书中,正确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研究了平面镜成像问题,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定律。但他错误的认为是人眼发出的光直射到物体上就使人产生了视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宏观光学现象的直观认识。

2.几何光学时期。几何光学时期是光学发展的转折点,在此阶段系统研究了光现象和光学仪器,建立了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提出了费马原理、光程、光强、颜色等概念,并观察了棱镜光谱等较复杂的光现象,建立、巩固和发展了牛顿微粒学说。同时,波动理论开始盟芽。它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首先是费马,他提出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费马原理,费马认为自然界以时间最短作为行为准则,由它可导出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面镜、透镜成像规律。第二位代表人物是牛顿,它建立了光是微粒流的微粒学说,进行了白光通过棱镜的实验,提出了光谱、光强、颜色等概念,观察并研究了牛顿环。当时建立了光的两种学说,分别是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微粒学说是在光传播的直线性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理论,他认为这些微粒是从光源发射出来的,在均匀介质内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做出了解释,但是这种观点不仅对折射定律的解释有错误还难以解释光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所发生的衍射现象,并且不能解释牛顿环等干涉现象。惠更斯反对光的微粒说,提出了波动学说,他完满解释了反射和折射定律,还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李普塞和冯特纳他们分别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和显微镜。

3.波动光学时期,到了十九世纪,初步发展起来的波动光学体系已经形成。在此阶段建立了光的波动理论,圆满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提出并证实了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这一阶段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惠更斯,它是光的波动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波”理论和惠更斯原理,并圆满解释了反射、折射定律和双折射现象。但惠更斯波动理论的弱点和牛顿的微粒理论一样,他认为光是机械波,必须在一种特殊的弹性介质以太中传播,为了不与观测事实抵触,还必须赋予以太极其矛盾的属性:密度及小和弹性模量极大,这不仅在实验上无法得到证实,理论上也显得荒唐。19世纪初,以托马斯杨和菲涅耳为代表进一步发展了波动理论。1801年杨氏最先用干涉原理令人满意地解释了白光照射下薄膜颜色的由来和用双缝显示了光的干涉现象,并第一次成功地测定了光的波长。1815年菲涅耳用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1808年马吕偶然发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反射时的偏振现象。建立了马吕斯定律,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认为光是横波,如果光波是横波的话,那么“以太”一定是一种具有极强弹性的介质,这种介质的性质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时期,电磁学研究也获得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研究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研究建立了简洁对称的电磁场方程,麦克斯韦在1865年的理论研究中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会局限在空间的某部分,而

文档评论(0)

158****6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