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

一般地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

内因两方面,外因(即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设备情况、安全措施、保护

用品、环境条件等。内因(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

程度,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目前,对于事故的防范,人们更多地关注

于对外因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采取了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这为减少事故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内因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欠缺。事实上,由

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事故要占到事故总数的80%以上,而其中“三违”更

是占60%左右。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的行为和心理,采取必要的手段

或措施规范人的行为与心理显得非常迫切,这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有利

的,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推行HSE管理所必须的。

许多因“三违”而发生的事故报告在采取的措施方面都免不了这样的

文字: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杜绝违章。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在一段时

间内“三违”现象确实有所减少,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反弹。为杜绝“三违”

现象,我们在管理上,在考核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没有从人的行为、心

理上进行研究,这是片面的,从而造成了狠抓“三违”而“三违”却屡禁

不止的怪圈。是什么造成了“三违”呢?我们有时侯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同样的作业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出差错而有些人却经常出差错甚

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还有,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或在不同的时

间、地点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时侯很认真,有时侯却比较马虎?这些,

都与安全心理学息息相关。

规律的科学。由于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因此,对人的行为的研

究可以归类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本文就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

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分析

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解决,另一类是明知故犯,绝大部分“三违”属

于这一类。造成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如果在经常违章的情况

下,事故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人们心理上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因而

产生麻痹心理,助长了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受

事故低概率的思想的影响。现实工作中,事故发生的总量是巨大的,但事

故发生的概率却较低,据统计,约5000次违章导致一次轻伤事故,约60000

次违章导致一次重伤事故,约300000次违章导致一次死亡事故。假设每

一次违章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谁还会违章呢?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违

章,而事故却很少发生,于是侥幸心理就起了作用。有许多人闯红灯,但

死的人终归是极少数。人们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尽管自己违章,但事故不会

轻易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违章不断,当然,事故也不断。

2、省事心理

省事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人们总希望以较

少的工作获得最大的效果。许多事故就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发生的。人

斜,登高作业不带安全带,动火作业图省事连必要的手续也省了,等等。

逆反心理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思想偏见、对

抗情绪的作用下,产生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应,采取不理智行为,

往往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你要他戴安全帽,他偏不戴;要他戴好安全带,

他偏不戴;要他遵守规章制度,他偏不遵守,等等。

4、凑兴心理

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反

应,人们从凑兴中获得满足,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以及通过凑

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于是冒险行为就产生了。

5、从众心理

在社会生活中,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很大,不从众会感到一种社会精

神压力。由于人们具有从众心理,因此不安全的行为很容易被仿效。在一

个团体内,如果有几个人经常违章而从未发生事故,那么其他人也会跟着

违章,遵章守纪的人反而在这样的团体中显得很孤立。这种从众的心理严

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

心理特征就其本身而言,无所谓对错,但确实是由于上述心理特征的

存在,造成了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发生。管理者要注意研究这些特点,从心

理层面上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让心理特征发挥好的影响而避免坏的影响,

夯实安全工作的人的心理基础。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