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舒曼《梦幻曲》的风格特点研究
【摘要】《梦幻曲》是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它不仅常作为保留曲目在音乐会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多种乐器的独奏曲,广为流传。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作品,本文将对它的风格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舒曼;梦幻曲;标题;曲式;旋律;节奏;和声
一、生平与创作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欧洲浪漫主义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极富文学性和自传性,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艺术歌曲、室内乐与管弦乐,如《大卫同盟盟友舞曲》《诗人之恋》《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本文以舒曼很有代表性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cenenOp.15)中流传最广的第七首《梦幻曲》为例,深入分析该曲的风格特点。
二、风格特点
(一)创作背景
《童年情景》Op.15创作于1838年,由13首个性鲜明的小曲组成,分别描绘了许多童年的场景,灵感源自于对妻子和自己儿时的回忆,具有自传性。整部套曲通过调性上的呼应,相邻小曲间和声发展的连续性以及情绪、速度上的对比等严密的构思,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整体。《梦幻曲》作为其中的第七首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好评,并迅速流传开来。这首作品不论是短小生动的旋律、复杂新颖的和声还是四部和声织体,都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幻想性,是舒曼钢琴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代表,堪称经典。
(二)风格特点
1.标题
舒曼把这部套曲每个小曲都加了标题,可以把内容更好地提示给听众,通过很形象的文字,使他们在特定的意境中充满了诗意幻想,如第三首《捉迷藏》、第八首《火炉旁》、第九首《竹马游戏》等。而《梦幻曲》也正如它的标题,悠缓抒情的旋律,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娓娓道来,用丰富的织体勾勒着如梦似幻的意境。
2.曲式结构
《梦幻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F大调,4/4拍。
A段(第1-第8小节)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4方整性结构。a句从F大调弱起开始,旋律富于歌唱性。a1句开始与a句相同,后转为C大调并完满终止;B段(第9小节-第16小节)是A段主题的变化发展,同样是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两个乐句保留了原主题的句型结构,但b句是a2的四度转调模进,增强了中部的表现力和发展的动力。该段调性是F-g-bB-d。a2句g小调色彩的出现使气氛变得紧张,随后很快将全曲推向了b句bB大调的高潮,再由d小调作为过渡,自然地引出再现段A1;A1段(第17-第24小节)简单再现,第一乐句是完全再现,回到F大调,最终在完满终止中结束全曲。
3.旋律
乐曲的旋律乐句比较短小,都是由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声部弱起,由属音进行到主音(D-T)的四度上行的动机展开,该动机统领全曲。紧接着连续上行到最高音f2后,波浪式的下行音调形成呼应,完成这一主题乐句。a1句是a句的变化重复。整首乐曲的旋律具有对称性(见谱例1)。
4.节奏
(1)切分节奏
作品中出现了切分节奏的特点,并且是跨小节的延留切分节奏,即一个音从节拍中的弱位置开始,通过延留音的方式延续到下一小节的强拍,让人产生重拍错位和不安定感。如乐曲弱起后的第1小节(见谱例1),左手和弦采用跨小节切分,完全打乱了乐曲原有的节拍规律,改变了节拍重音,使音乐层层递进,加之右手连续上行的旋律线条将该句推向一个高潮,如梦如幻的意境便渲染弥漫开来。
(2)附点节奏
附点节奏也被较多地运用到了作品中,如乐曲第11至第12小节(见谱例2),以左右手三次共同弹奏附点节奏的形式推进着音乐的发展,并增强了动力感,引出乐句的结尾,富于歌唱性,也耐人寻味。
5.和声
(1)副属和弦
舒曼在和声上充分运用副属和弦、重属和弦及离调和弦等因素,形成了更为新颖多样的和声特色。第6至第7小节运用了大量的副屬和弦,并在D65/TSⅥ上将A段推向高潮,充分发挥了这个不协和和弦的倾向性及紧张感。这两个小节的和声进行是D65/TSⅥ—TSⅥ—S/D—D64—DⅦ65/SⅡ;第8小节重属和弦D7/D的运用造成调性的扩展,音乐的色彩更丰富,使曲调自然过渡到C大调;第23小节D/SⅡ这个离调和弦引起了调性色彩的改变,丰富了终止式内部的和声语言,增强了结尾部分的动力发展。
(2)重属九和弦
第22小节中运用了原位的重属九和弦D9/D,这种高叠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特征的和弦形式,包含了属和下属功能,增强了和声音响的表情性和紧张度,给音乐带来了更浓厚的色彩,加之延长记号的配合,勾起听众无限遐想的空间,掀起了高潮,并为接下来的尾声做好情绪上的准备。
6.织体
《梦幻曲》虽是主调音乐,但如弦乐四重奏般的四部和声织体十分突出是其典型特征,主要的旋律在高声部,其他声部相互补充、相互对比,使音乐织体饱满丰富。这种织体既能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