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十二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ppt

中国古代史:第十二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ppt

  1. 1、本文档共2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第十二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ppt

三、南诏在云南西北的洱海地区,分布着六个较大的部落王,称为诏,故为六诏,他们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他们善于冶铁,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738年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建都于大理城,同唐朝的关系密切。大理崇圣寺三塔四、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其王称赞普意即雄强的丈夫。唐初赞普松赞,统一各部,以逻些为首府。640年松赞干布命大相禄东赞来求婚,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文入藏;唐中宗时,又把金城公文嫁给了尺带珠丹。唐穆宗长庆初年(823)双方会盟,在拉萨建立了“长庆会盟碑”。松赞干布面向东方的文成公主唐朝文化之西传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唐朝文化之西传《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高宗时期,“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金城公主像五、唐代与海外各国关系唐与诸国的交往,首先是通过互派使节实现的。除使节之外,广大的“留学生”、“学问僧”和外籍官吏在与诸国的交往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吉备真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鉴真应日本学问僧普照等人的邀请,经过六次努力,终于到达日本,在奈良东大寺说法。鉴真东渡纪念馆鉴真玄奘西天取经图唐代的外来文明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唐代的外来文明《大唐西域记》大雁塔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此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堀敏一宦官与党争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1、宦官专兵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立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任,统率神策军。自此,宦官掌禁军成为定制。2、宦官参掌机要代宗永泰二年(766),设枢密使,由宦官担任。职掌本为在皇帝和宰相之间传递文书,因为接近皇帝,逐渐参预政事。左右枢密与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合称“四贵”。宦官与党争《资治通鉴》卷二六三:“臣光曰:……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置婴儿,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之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廿二史札记》卷二○《唐代宦官之祸》:“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宦官与党争哀帝→昭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文宗→敬宗→穆宗→宪宗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有些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视皇帝为“门生天子”。宦官与党争唐代宦官南衙北司之争朝臣的衙门在皇宫的南边,称为南衙,而宦官的衙署在宫城的北边,称为北司,他们的斗争,称为南衙北司之争。重要事件有德宗时朝官反对宫市;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昭宗时崔胤引朱全忠谋灭宦官。宦官与党争唐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历穆、敬、文、武、宣五朝。朋党之争是唐后期政治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把唐后期党争严格地分为牛、李二党,并不确切。宦官与党争范祖禹《唐鉴》卷一○:“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者不入于牛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不进也。与夫三君、八俊厉名节立廉耻以抗权邪者,斯为下矣。何则?汉之党尚风节,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五、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唐末农民起义的背景1、政治昏暗。2、赋税苛繁。3、关东旱灾严重。唐末农民起义的三个阶段从874年(乾符元年)起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