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共NUMPAGES6页第PAGE6页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2018年1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22分)

(一)默写(5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2.山随平野尽,。(《渡荆门送别》)

3.,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4.,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

5.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阅读古诗,完成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巴山楚水”在诗中是指。(2分)

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二十多年的放逐经历,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了诗人悲凉、怅惘的心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要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D.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8--10题(5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8.选文作者是明朝的(人名)。(1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写三个人的神情很好地照应了开头的“”这句话,也突出了。(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8分)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呼问之曰:“颇善此乎?”工曰:“然。”使之弹,甚妙。詹大惊异,诘①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之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有删改)

注释:①诘:追问

11.解释加点字。(2分)

(1)颇善此乎?善()(2)一时琴师莫能及及()

1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经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3.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试题。(14分)

老山界(节选)

①天都是星光,火把也(A点、B亮、C照)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

文档评论(0)

158****72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