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人教课标版.doc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了解三首诗的写作背景,鉴赏并积累一些名句。

.读析赏评练,体会三首诗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艺术特色

.体会杜甫诗歌雄浑阔大的风格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与作家的经历来理解诗篇

教学过程

生:齐背《登高》、《春望》

师:有人说诗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轴,杜甫在锤炼诗歌语言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作品大部分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歌三首。

展示幻灯片一:交待《客至》的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年春天写的。)

师:大家要知道,公元年,杜甫做一个小官吏,目睹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堕落,一天他在他人歌舞欢饮声中一路走向自己的家门,打开房门看见自己的儿子饿死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者被排挤出京城来到成都,以种草药卖草药,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安身之地——杜甫草堂,接下来就是杜甫后半生少有的一段平静安稳的日子。

生范读

师:下面我们分别来解读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生:首联写了诗人居住的房前屋后都是春水,每天有很多鸥鸟来这里,景色幽雅。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的心情。

师:什么心情?

生:喜悦。

生:寂寞。

师:为什么说寂寞?

生:因为原文“皆”,“但”,表面看,春水茫茫,江波浩渺,群鸥翔集,多少像水边隐士,反衬诗人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师:分析得好!这也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

生:寓情于景。

师:颔联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喜客之情。

师:大家结合题目《客至》以上两联客人出现了么?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客人还没有正面出现,只看到诗人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师:前两联可以称作虚写。

师:正面描写作者待客的是哪一联?有人说结尾两句“峰回路转,别开境界”,你怎样理解这一评价?

生:颈联正面写作者待客。因家贫市远酒菜单薄,诗人表示愧疚之情。

生:结尾通过一个细节描写“诗人高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使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巧妙的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

师:大家可能没有这样的生活体会。在农村的农家小院里,傍晚时候,邻里两家在院子里放上桌子,你家做什么菜,我给你来一盘,我家做什么菜,我给你送点,隔着篱笆墙头爷们儿们还可以喝口。独居秀丽风景中的诗人在老朋友到来后兴奋不已,自然邀请邻翁对饮。因此有评论家“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风格如何。

生: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情趣。不同于杜甫的以往的“沉郁顿挫”风格。

师:是的,《宾至》、《有客》、《过客相寻》、《江村》等都体现了这阶段作者颇为宁静的心情。但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这样的日子在杜甫的后半生也是绝无仅有的,接下来大家请看——

展示幻灯片二:交待《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携家人到成都投靠好友严武,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突然死去。杜甫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带着家人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此刻我配上了一段低沉浑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己低吟浅唱这首诗。慢慢地学生进入了诗歌的境界中。

师:这样的一首完美的诗歌,我不愿意把它分割得七零八落来理解,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来畅所欲言!

生:我喜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一联。那只飘飞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沙鸥像杜甫一样孤单,漂泊无依,它有一种空灵美。

生:我喜欢“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一联。诗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不能施展,虽说声名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既老且病的杜甫,休官却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应该是反语。

生:我喜欢“細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几句。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細草”对广阔的“平野”,“独夜舟”对涌动着的“大江”,更能体会出诗人“天地之大何处是我家”的感慨。

师: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可以知道他在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中夜不能寐,面对汹涌东流的大江感受着似水流年,而自己终生无成,凄怆至极!

师:这两联写景有何特点?

生:寓情于景,远近结合。写法上三四句是乐景写哀情。

师:大家再次体会一下这首充满身世之感的《旅夜书怀》。

生美读

师:这首诗同上一首诗比较一下风格截然不同,同学再一次回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