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方案

500kV大园变、厦门变接地网电阻测试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福建省*******建设公司

一、接地电阻测试说明

受福建省省检修公司委托,拟对500kV大园变、厦门变接地网按有关标准进行试验。

二、测量依据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测量导则(DL475-92)和国家标准

(GB/T17949.1-2000)中规定了接地装置特性的测量方法以及减少或消除某些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方法,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和杆塔等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的测量。

三、测量原理: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工频电流的比值。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是指接地装置与地中电流场的实际零位区之间的电位差。

图1、测量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电极布置和电位分布示意图

G-被测接地装置 P-测量用的电压极

C-测量用的电流极 D-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

图1、是测量接地电阻的电极布置和电位分布的示意图,图上P点是实际零电位区中一点,实际零电位区是指沿被测接地装置与测量用的电流电极C之间连接线方向上电位梯度接近与零的区域。实际零电位区的大小,与测量用的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dGC的大小,通过被测接地装置流入地中测试电流的以及测量用的电压表的分辨率等因素有关。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接地装置G与电压极P之间的电位差UG和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测试电流I,有UG和I得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RG=UG

/I 式(1)

四、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

测量工频接地电阻的方法有三极法;三角形法;四极法等三种方法。但采用三角形法要求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采用四级法要求变电站内有输电线路以供利用,故不适合变电站的条件,只有采用三极法较合适。所以在此叙述用三极法的测量方法。

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2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在实际测量中,为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可以把电压极沿着测量用的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

的距离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值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的电压极的位置P。

图(2)三极法的测量原理接线图

(a)电极布置图(b)原理接线图

G-被测接地装置;P-测量用的电压极;C-侧量用的电流极UE-测量用的恒流源;A-交流电流表;V-交流电压表

D-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

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值UG和I代入式(1)中,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RG。

如果在测量接地电阻时,dGC取(4~5)D值有困难,那么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而dGp取D值;当接地装置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取3D,而dGp取1.7D值。

五、地网尺寸

根据该站地网布置图纸所示地网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该地网的最大对角线长度(D值)。

六、测量条件与环境

测试应记录环境温度、湿度。按接地试验规程所指的接地电阻是在冬

季长期无雨,土壤很干燥的状态下的测量值。假如不满足上述的条件,要

用季节系数Ψ修正,即R

=ΨR

,规程建议Ψ取1.4-1.8,我省由于缺

湿

乏Ψ修正值,所以一般不进行季节系数修正。七、试验依据及方法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依据DL/T475-2006《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采用三极法,为排除干扰及互感影响采用倒相电流电压法。试验结线原理图详见图1。

图中,K1为电源开关兼静态干扰测试开关,K2为倒相开关,B1为调压器,B2为隔离变压器,G为专用测试仪器

图1 接地网测量原理接线图

电流极距电厂地网边缘距离r1约4~5D(直线距离),电压极距地网边缘距离r3约为r1的50%~60%(直线距离)。电流极、电压极、测试电流注入点近似处于一直线上,符合试验依据中所列规程中r1约为4~5D的要求。

电流、电压线采用人工放线方式,为确保辅助电流极阻抗较低,电流线采用

10mm2的导线。同时,电压线采用2.5mm2的导线。

电压、电流极均为临时设置的人工接地装置。电流极选取潮湿地表采用10~12根1.5m长φ10的圆钢打入地中(每根圆钢间距离大于5m以上)并联组成,作

为垂直接地极。为降低电流极电阻,必要时也可适当浇注少量的盐水。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