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及答案(原卷).pdf

东北三省三校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及答案(原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三省三校2024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12345678

答案cACBABBB

题号910111213141516

答案DCAADDBD

1.【C】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为中华文明纵向发展的连续性,故C正确。文明的统一性

是指各种文明相互之间的交流融合,与题干提供的信息不符,故A选项中的“统一”和D

选项中的“一体”与题干提供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和D。B选项中的以民为本与题干

中的信息无关,故排除B。

2.【A】题干材料中提供的关键信息为春秋末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提倡的君臣父子

间的等级制度和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思想,两者的主张是面对春

秋末期社会剧烈的动荡和变化而提出的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的主张,故A正确。以德治

国和以民为本是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非道家学派的主张,故黏除B和D。孔子和老子主张

的共同点是探求适合社会变化的治国理政的主张,而并非为了维护酶周文化的地位,排除

C。

3.【C】题干核心信息为更重视人的因素和人定胜天,人定胜天的观念是强调人应该主

动的积极的改造和利用自然,故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

非总结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故排除A和B。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认

知的方法,故排除D选项。

4.【B】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宋金因病而被岳父抛弃荒野,后因发财而又与妻子团圆,这

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下人们逐利观念的增强,故B正确。题干仅有《警世通言》一部作

品,无法证明当时文学世俗化的整体趋势。故排除A。材料中所提及的这种观念仅在市民

阶层中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不能就此说社会价值观念颠覆和是市民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

二者在表述上过于绝对,故排除C和D。

5.【A】题干表格中可以看出,甲午战后钱荒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次数迅速增加,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需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的赔款和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这是造成各地钱荒次数增加的原因,故A正确。钱荒出现的地区集中于华北与表格表述

内容不符,故排除C。题干中无法体现国际市场上银价下跌和铜价上涨,故排除D。政府

赈济需要支付更多货币,会加剧钱荒,赈济与钱荒呈正相关,故排除B。

6.【B】题干内容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的文学革命,体现了提倡民主、科学、救

亡图存的鲜明时代要求,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是要实现对国民的思想解放,而并非提

升了平民的地位,故A错误。促使青年思想发生质变的是民主科学的主张深入青年的思想

深处,文言文这种文学样式至今还大量存在于初高中的语

1

文教材之中,故排除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并没有影响到全体青年人,故排除D。

7.【B】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6月28日,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

本来源:重损毒了中国的利益,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五四运动”爆发,最终北洋

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进行反帝斗争,故选B项。

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排除A项。西方列强争夺在华利益,与中国代表最终没

有在和约上签字没有关联,排除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藏珠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