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docxVIP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发掘这些生态美学思想的丰富意蕴,对当代生态文明社会构建和生态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极具先见之明,其中“天人合一”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儒家的生态自然观念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儒家先贤中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荀子,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但是人如果能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就能在不损害自然的情况下为人类自己谋福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到汉代时,董仲舒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宋代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完善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仁”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历代儒家先贤都对其有继承和发展。董仲舒曾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春秋繁露·仁义法》)他所说的“仁”从“爱民”扩大至爱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对孟子“仁民而爱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将“仁爱”思想发展得更为丰富,他们所提倡的是一种真正的博爱主义,程颐甚至怜惜一棵柳树,不忍折其枝。儒家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不仅要求人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达到统一,而且要求人们对自然万物怀有关爱之情、平等之念。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说,勤俭节约是一种合乎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曾说过“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论语》中还记载了这样的言论:“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偷》)在孔子看来,“礼”之根本就是去奢就俭。“取予;度”是对儒家一系列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美学智慧的总结概括。这个“有度”不仅指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有量的把握,同时还要有对索取时间的把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捕不要“一网打尽”,不要射杀窝中之鸟,这就是孔子保护生态平衡,“取物不尽物”的生态观念。孟子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这段话中不仅包含了“取物以时”的观念,同时也包含了“取物以节”的观念,这些都是对当下很有借鉴意义的生态观念。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的“和”是指不同的东西彼此能够和谐地配合。这句话清晰地表达了孔子“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人与人之间讲求和谐就能成为君子,促进社会稳定。由此类推,人与自然万物讲求和谐,讲求共生,那么天、地、人三者就能够长久共存,共同走向繁荣。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在这里,孟子首次明确使用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概念,并强调说它们的有机配合是事物顺利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体现了“人”与“天时”、自然万物的统一。“和而不同,万物共生”,人与自然万物本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共生状态。天地万物之所以不同,那是为了能够互相取长补短,长久共存。

(摘编自岳友熙、张晓勤《儒家生态美学智慧与生态家园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页/共19页

A.儒豕先览旬于认为,天目然曰自兵规律,人突可以仕嘎寸目然规律的削提卜为目已保取福利。

B.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他认为,爱民又爱自然万物才称得上是“仁”。

C.孟子的“取物以时”“取物以节”与孔子的“弋不射宿”一脉相承,都是儒家重要的生态美学智慧。

D.人与人之间讲求和谐就能成为君子,不讲求和谐就会成为小人,这正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直接指出儒家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然后分条进行论述。

B.文章第二段列举荀子、董仲舒、张载、王夫之等人的观念,论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C.文章论述详略得当,略论“仁民爱物”,详论“勤俭节约”,这是因为后者对当下的借鉴意义更大。

D.文章多处引用儒家先贤的言论,既起到论证观点的作用,又体现了儒家生态美学思想的丰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提出天地人“不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名校真题共享】涵盖小学至研究生,科目齐全。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卷、解析答案及高频考点分析。拥有教育界资深团队,平均教龄超10年,深谙考试趋势。不仅限于数学、英语,还包括理化生、文史政及专业科目。附加个性化学习计划定制,助您高效备考。一键获取,提升成绩,我们是您升学路上的坚实后盾。欢迎各界学子访问交流,开启学霸模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