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_T 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docxVIP

QX_T 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07.060

CCSA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0nf0rlightning-pr0nez0nedivisi0n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I

Qx/T705—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雷电资料收集与处理 2

5年平均雷击点密度计算 2

6雷电易发程度分级 3

7雷电易发区域色斑图制作 3

参考文献 4

Qx/T70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建华、郭缓、李玉塔、阳宏声、王成芳、段和平、周洁晨、丁海芳、吴孟恒、曾金全、易高流、付骑琼、黄小红、刘海兵、何小荣、高雅集。

1

Qx/T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的资料收集与处理、雷电易发程度分级和雷电易发区域色斑图制作的要求,描述了年平均雷击点密度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易发区域的等级划分、评估、审核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047—2022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

QX/T180—2013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闪cloud-to-groundlightning;CG

云地间的大气放电现象。

注:由一个或多个雷击组成。

[来源:GB/T40621—2021,3.1]

3.2

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locationsystem

通过探测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采用多种雷电定位技术和方法,来确定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极性等多项雷电参数的系统。

[来源:GB/T37047—2022,3.1.4]

3.3

雷电易发区域lightning-pronezone

用于表征雷电活动频繁程度的区域。

3.4

雷击点密度groundstrike-pointdensity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雷击点个数。

[来源:GB/T37047—2022,3.1.2]

3.5

RGB值RGBValue

红(R)、绿(G)、蓝(B)3种基色取色范围从0(黑色)到255(白色)。

[来源:QX/T180—2013,2.2]

2

Qx/T705—2023

4雷电资料收集与处理

4.1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探测数据应收集近10a及以上的数据;不足10a的,还应收集最近30a以上的雷暴日数据。

4.2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探测数据处理应选用雷电流幅值位于[2kA,200kA)的数据,剔除[2kA,200kA)以外的数据。

4.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收集比例尺精度不低于1:250000的数据。

5年平均雷击点密度计算

5.1雷电定位系统的运行特性应符合GB/T37047—2022中4.1的要求,且地闪探测数据大于或等于10a时,应采用地闪探测数据、按下列步骤计算年平均雷击点密度:

a)雷击点数据的生成应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按照GB/T37047—2022附录C的方法;

b)将拟划分雷电易发区域分为3kmX3km的网格,统计各网格内的雷击点个数,按公式(1)计算各网格的年平均雷击点密度。

Ng—S1/(S2XT)…………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