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害的诊断.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诊断的意义1、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目的为了防治病害。2、植保工作者的职责是对有病植物作准确的诊断鉴定,然后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3、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害程度,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4、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其次是询问和查对资料,仔细分析,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任何典型症状都有可能有例外。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询问病史与查阅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结论。三、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类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些锈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四、植物病害诊断要点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许多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表的症状。(一)侵染性病害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3、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斑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4、细菌病害: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部分真菌也引起萎蔫与肿瘤。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也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6、病毒病害: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二)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掌握对生理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