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三模(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三模(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以圈地、祭祀为起源,到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基于对自然的获得和再现,人们赋予园林实

用且宏伟的意义。而后,它又成为文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

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下诗意的内涵。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

传达园林理想。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

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

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就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

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

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南宋中晚期,新儒学的发展开始影响艺术领域,新儒家、

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器”,在思维上注重综合观照和往复推衍。各种艺

术方式在此时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

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园居生活在此时成为文人格物致知、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

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

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

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则“相所居前后左右山,天所予形,

峥嵘耶,崔嵬耶,陂陀耶,壇曼耶,百尔屈奇,与二者仿佛”,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

以居其间。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

自然的最佳方式。

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

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与自然关系的暧昧不清,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

诗意生活的可能。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契合着现代诗

意生活对于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及再现。

园林与诗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山水究竟为何?仅“山”

“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

上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

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论作画,但对绘画中意味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

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重。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可居”是为山水最

高品,也是山水画最高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人类

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山之楼观,以标胜概”,虽在写山水,实际是写已由人梳理过的

山水,也即山水园林。“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其中的“亭榭”与“渔

钓”都是以人为主体而建构的场景及活动,确是“真山水”的标准。《林泉高致》又说道,山上

架栈道,水上通舟楫,是山水“入画”的标准。由此可见,“山水”是园林和绘画共同标准的渊

源。山水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最谦逊且朴实的自然观。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

而成真山水。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不论是强调

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始终是贯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也一步步凝固

成我们所强调的山水文化的典型特征。

除了造园本身,有关园林的文字记载也发挥着建构山水文化的作用,如园记。很多早期优

秀的园林早已消融于自然山水之中,园记即时地将园林意象书写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藏珠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