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螠虫动物识别-单环刺螠.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生物识别CONTENTS螠虫动物识别单环刺螠简介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chidae)、刺螠属。它是一种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个体粗大,长约100一300mm,宽约25-27mm,体表满布大小不等的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圈9-13条褐色尾肛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和我国渤海湾等,是中国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底栖生物的常见种,不吸血。形态特征俗称“海肠子”。体呈圆筒状,长100~300mm,宽25~27mm。体前端略细,后端钝圆。体不分节。体表有许多疣突,略呈环状排列。吻能伸缩,短小,匙状,与躯干无明显界限。吻基部腹面具一下凹的沟(腹中线)并向后延伸达体末端。口的后方、吻的基部腹面有1对黄褐色钩状腹刚毛,两刚毛间距长于自刚毛至吻部的距离。身体前半部有腺体,可分泌黏液,在产卵或营造泥沙管时润泽用。体末端有横裂形的肛门,在肛门周围有1圈后刚毛或称尾刚毛,11~12根,呈单环排列。无血管,体腔液中含有紫红色的血细胞。肾管2对,基部各有2个螺旋管。肛门囊1对,呈长囊状。生活时虫体呈紫红色或棕红色。生理特性单环刺螠属螠虫动物门,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生活在海边潮间带。单环刺螠属于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得。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字形,洞口呈烟囱状。单环刺螠体型肥大,身体前端具一长吻用于觅食;极具弹性,可伸长至一米以上,利用其黏性黏着底部的小动物或有机颗粒,由于吻部在外觅食而容易被海鸟啄食,而再生性极强。栖息于泥滩的单环刺螠有很好的潜沙能力,身体能潜到40厘米以上。单环刺螠对硫化物有较强的耐受与解毒能力,也因此被当作沿海硫化物代谢相关研究的模式生物。生态分布单环刺螠在海洋中分布很广,垂直分布可达10000m的超深渊底,自寒带至热带海都有生长,但我国仅渤海湾出产。单环刺螠在山东境内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等地沿海的海滩或岩石缝中。所以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单环刺螠的最大产地。也有报道称在福建厦门海域也有单环刺螠的发现。单环刺螠为杂食动物,多以泥沙中腐烂的有机物,小型底栖为食。食用价值单环刺螠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而废弃内脏,菜肴俗称海肠子。但有研究发现,单环刺螠废弃内脏蛋白质含量为18.25%,脂肪含量为0.12%,总糖含量为4.09%而且含有丰富的Ca、Mg、Fe、Zn等元素;也含有丰富的EPA、DHA和DPA。单环刺螠体壁、消化道及体腔液中均含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其组成齐全,体壁和消化道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3.79%和45.1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37%和16.59%,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0.32%和36.76%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海肠必须是活的,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炒时动作要快,以免变老。]在中国,海肠是鲁菜中的重要原料,它的烹调方法也很多,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胶东名菜,此外“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尤其是“韭菜炒海肠”,韭菜籽和海肠含有人体所需VE等多种微量元素。VE被称为生育维生素,海肠在胶东渔民中又称“海鸡子”。*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