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黑痘病的识别及防治.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黑痘病的识别及防治《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目标1.掌握大豆黑痘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2.学会大豆黑痘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黑痘病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大豆产区的一种疫病,主要针对植株的叶片、茎和豆荚,极容易导致大豆的大面积枯死,从而导致大豆减产。为害的真菌大豆痂圆孢,属于半知菌亚门,其有性态大豆痂囊腔菌,属于子囊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管理和药剂喷洒等方式来防治。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荚,幼嫩的叶片尤易被害。叶片染病叶上病斑圆形,直径1mm左右,常分布于叶脉两侧,初呈灰白色,后变黑褐色,最终病叶两边向上反卷,变黑干枯。茎和叶柄染病病斑大小不等,小的椭圆形,大的病斑融合长达2cm,黑褐色,肥厚隆起,疮痂状,上生不明显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一、为害症状

二、病原物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glycinesKurataetKuribayash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单生或联生于角质层下的拟薄壁组织的基质上,枕形,上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初无色,后变褐色,很短不分枝,顶端钝形或略尖,无隔或具一个隔膜,大小8~16×4~5(μm),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褐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大小5~14×2~5(μm)。有性态为大豆痂囊腔菌(ElsinoeglycinesJenkin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三、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病斑上的分生孢子一般可存活200~250天,但若脱离病斑11~14天便失去萌发力。土壤缺肥尤其缺钾肥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病重。过度密植或株间通风不良,多雨湿度大时发病重。6月份开始发病,8月进入发病盛期。重病田大豆中上部病叶大量枯死,茎和荚上病斑累累十分醒目。

四、防治方法基本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2.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3.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化学方法增施底肥,采用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谢谢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