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痛”,指的是血管还是经络?
痛:病字头。在字典中带病字头的字往往都和疾病有关,痛字也
不例外。《说文解字》中对痛的注解就是“痛,病也。”
同时痛也是一种自我感觉,一种悲伤的、难受的感觉。
至于痛产生的原因,《素问·举痛论》中是有记载的。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
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
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人体经脉中的血气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血在气的带动下,
通过经脉不间断地濡养着全身。在血气的濡养下,人身才能活动自如,
并思维活跃。
畅通的经脉是血气运行不受阻的前提。因此中医有“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的理论。
如同一条甬道,人能走那么甬道就是通的。人不能走,而且还带
有病字头,就不通而痛了。
从痛的角度来说,不通是疾病的病源。所以保持通畅的经脉是保
持健康的必要前提。
阻止血气运行,令经脉不通的原因也有很多。《素问·举痛论》篇
重点说了寒邪致痛的病机。
自然界的水遇寒则冰,人体的血气则遇寒则凝。自然界有热胀冷
缩的特征,人体感受寒邪,经脉也有收引的特性。
在中医学中寒邪的特点就是凝结、收引,且病者感觉寒冷,喜温
而恶寒。
人体感受寒邪,如果寒邪滞留于经脉之外,经脉感受寒邪,收缩
不伸。经脉收缩拘急,并且牵引周围细小的脉络。内外引急,就会突
然发生疼痛。这种痛喜按,得温而缓。
如果寒邪滞留于经脉当中,与脉内的热气互为搏结。经脉胀满而
实,血气运行紊乱,并且不可按压。这种痛拒按,病者常护住疼痛部
位,按之恐更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并不是狭义的疼痛,所谓的通指的是气
机通畅、血脉通畅、经络通畅。古代人善于使用通假字,意思是“通
用,借代”的意思,您可以将这里的痛理解为“悲痛、痛苦、哀痛、
疼痛”;意指人体内出现气机不畅、血脉阻滞、经络阻滞,运行不畅,
就会出现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磨难。
这里的“通”指的是通经络、畅气机、通血脉、通七窍之意。经
络气机顺畅,血脉通畅,则百病不生,此之谓“流水不腐”。
“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气为血之帅,血为气
之母”、“一脉不和,周身不适”、“气血不通,百病丛生;气血若
通,百病自去。”因此,不能只将“通”理解为通经络;也不能将
“痛”理解为“疼痛”。
气血与人体经络、脏腑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密切关系。气血经络通畅则生机旺盛;气血不通则百病丛生。一处不
通则一处受病而影响全身生理机能。在脏腑可出现腹胀、腹痛、甚至
更严重疾病;在皮肉可出现皮肤青紫、皮下血肿、产生疼痛;在四肢
可出现四肢疼痛、四肢冰凉、四肢肿胀等不适症状;在心脑可出现心
慌心悸、头晕头沉、耳鸣耳聋等等。总之,哪里不通哪里病,继而殃
及池鱼,导致全身多处不适。
祖国医学对“通”的认识在于身体的所有道路畅通,乃至天人合
一,人与自然相通,顺天应人,自然身体健康。对“痛”的解释也不
仅仅是疼痛,而是全身的不适症状。
痛则不通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明痛是由于经气不通所引
起的。而能导致经气不通的因素包括外邪(风、寒、湿、热)及正气
不足。如一患者于冬天外游途中,不慎跌进水池,其后双腿肿痛一个
多月仍未能消退,这是由于寒湿之邪侵入所引发的。当然,不是每个
痛症也有明显的外伤史,大多数的痛症都是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
的「虚实夹杂」的状况。居于海边是湿气较盛的地方,但不是每个家
庭成员也出现腰痛重着,四肢重坠,下肢浮肿疼痛等湿痹(因湿起的
痛症)表现。你有湿痹的表现,是因正气先虚,机体化湿能力下降,
湿气滞留不去而引致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作为重要的病
理机转而广泛流传。这一古老的智慧影响的不仅仅是炎黄子孙,德国
细胞生理学家埃尔温·内尔受“不通则痛”的启发,攻克了离子通道的
关闭和开放的课题症结,发现了细胞膜上的离子道,于1991年获得了
诺贝尔医学奖。在西方,疼痛的历史是宗教退却,个人意志得到彰显
的时期。在东方疼痛的治疗史日趋完善,以《黄帝内经》为疼痛之根
的大树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花儿绽放。
中国对于疼痛的研究和治疗由来已久,《黄帝内经》中的《举痛
论篇第三十九》讲“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