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写作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交往”话题.docx

202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写作话题解读与参考范文:“交往”话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天津市:“交往”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各种关联,因而与人交往就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中,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获得温暖与启迪,还可能会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⑵有真情实感;⑶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⑷不少于600字;⑸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主要内容是与“交往”有关。认真审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审读?常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或关键句。比如本则材料中的“交往”“人性的美好”等。

先来说说“交往”这个词。“交往”。根据试卷提示,这个“交往”的主语应该是“你”(即考生自己),交往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人,比如老师、同学、朋友、邻居、亲戚等。如果写与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像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等亲人之间的相处说成“交往”则是不妥的。或许有同学会说,如果我写与陌生人的偶遇,他给了我启发,可以不?我个人认为也是不行的。因为交往是有“往来”的,需要时间,要有过程,偶遇一次不算是交往。

再来说说“人性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包括品格、精神、心理、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勤劳、善良、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宽容大度、敬老爱幼、乐于助人、勇敢顽强、爱憎分明等等,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现对方身上“人性的美好”,可以是一点,也可以说相关联的几点,因而感受到了“温暖”,受到了“启迪”。

至于“从未见过的风景”,这一点不是太好写,如果真的要写,需要理解“风景”的内涵。这里的“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人性的美好”中某些元素的形象比喻,它应该是当今社会更加稀缺、更加可贵的“美好”“人性”。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是否可以写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当然可以。毕竟这也是材料中所给出的写作角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写“困惑与烦恼”,你的写作中就不能只是单纯地呈现“困惑与烦恼”,还应该写“你”是怎样走出“困惑与烦恼”的,最终要落脚于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与渴盼。毕竟你产生“困惑与烦恼”的原因是由于交往过程中发现了“人性”的“不美好”,这是社会的阴暗面,而你的考场作文应该展示的是积极乐观向阳的一面,要让人读后有一种正能量的出现。

审读写作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一,就文体而言,由于文体不限,我们既可以写记叙文,或讲述有关交往的经历,或写令人难忘的与人交往的事件,或写对自己有深刻启迪的与人交往的事情;也可写议论文,针对交往,发表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书信体、日记体、采访记录……

要求二,自拟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亮丽的标题能给文章增彩。如果写记叙文,可以用“要素式”的拟题方法,即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比如《餐桌上的故事》这个标题,从“演餐桌上的故事”写到“餐桌上的分别”“相约在餐桌上”,以点带面地写出了自己和好友相识、相知、相别、相见的经历,以新颖的构思表现了两人间浓得化不开的友情,有力地突出了“交往”这一主题,情感浓郁,真挚感人。也可以采用“修辞式”的拟题方法,即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比如《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这个标题中的“灯”就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迷茫时,“提灯人”为我找寻了人生方向。除此之外: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也是记叙文拟题的常用方法。如果写议论文,可以用“论题型”的方法拟题,即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不涉及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题目多为《谈XX》或《论XX)等。比如《谈交往》《论交往的重要性》。

具体写作时,如果写记叙文,要学会比较优化,确定最佳切入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谁”交往?要避开大多数考生可能的选择,于众多个“谁”中确定“你”最能写出新意、能写得具体的交往对象;二是写哪方面的“美好”“人性”?要以“现实意义”的强弱度为标准,要选择最有“现实意义”、最能引发人们思考的“美好”“人性”。要写出过程感与层次感(即要写得充实、具体)。要把与人交往的过程按照事理和事物发展逻辑、详略得当地写出起承转合;最好能够设计合理的“矛盾冲突”,因为“矛盾冲突”解决、转化的过程,也就是“美好的人性”发现、彰显的过程。

如果写议论文,针对人与人的交往,亮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发表议论时,注意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配合,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楚严密,让想法和建议能够获得别人的同意和支持。

最懂我的那个人

她陪我从阴沟走上海岸,抵御一切质疑的声音,带领我走向文字的殿堂。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知,她帮我从造起大船,扬起白帆再驶向远方,她始终是最懂我的那个人。

相遇?造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3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