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深度报告:群雄逐鹿锂电终局技术,发力新材料加速产业化.pdf

固态电池深度报告:群雄逐鹿锂电终局技术,发力新材料加速产业化.pdf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造财富担当责任

股票代码:601881.SH06881.HK

欢迎关注

固态电池深度报告

群雄逐鹿锂电终局技术,发力新材料加速产业化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团队周然

特别鸣谢段尚昌

2023.03.30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HINAGALAXYSECURITIESCO.,LTD.

目录

一固态电池是锂电技术的终极形态

二固态电解质是破局关键,半固态电池成优选方案

三全球加快布局,开发主体、选择路线均存在差异

四国内玩家百舸争流,全产业链齐发力

五综述与投资建议

六风险提示

创造财富/担当责任

固态电池是锂电技术的终极形态

01

创造财富/担当责任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

•锂离子电池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锂电池之父”斯坦利·惠廷汉姆于1976年提出最早的锂二次电池雏形:正极材料使用硫

化钛,负极使用金属锂并且使用含锂盐的电解液。其意义更多在于确立了锂电池基本原理。但由于电池安全性、稳定性等不

理想,始终无法商用。1980年古迪纳夫开发了钴酸锂、磷酸铁锂以及锰酸锂三大正极材料,奠定了现在主流正极材料体系。

1991年吉野彰摆脱负极锂金属限制,创新性使用石墨作为负极,进而开发了第一个商用锂离子电池。

图1: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

创造财富/担当责任数据来源:智慧芽,中国银河证券4

体系成熟

•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成熟,各类产品应用场景基本确定。据中科院研究员李泓报告,钴酸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在600-1000Wh/L,

适合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而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偏向于质量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储能领域,偏向于安全性、成本优势

更突出的磷酸铁锂电池。但面对未来综合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已出现瓶颈。

图2:主流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体系及应用场景图3:三大主流锂电池产品类型对比

数据来源:《固态电池》李泓,中国银河证券数据来源:《CurrentLi-IonBatteryTechnologiesinElectric

创造财富/担当责任VehiclesandOpportunitiesforAdvancements》,中国银河证券5

能量密度瓶颈

•中长期政策目标偏高。《中国制造2025年》提出的电池技术目标是2020、2025年分别达300Wh/kg、400Wh/kg;而中科院研

究院吴娇杨等统计表明1991-2015年能量密度已提升3倍,GAGR约3%,按线性推算2020、2025年能量密度仅能达到300Wh/k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451888748a60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