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契税的历史
中国契税起源于东晋时期的估税,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当时规定,凡
卖田宅、奴婢、牛马,立有契据者,每一万钱交易额官府征收四百钱即税率为4%,
其中卖方缴纳3%,买方缴纳1%。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开始征收印契钱
(性质上是税,只是名称为钱)。这是不再由买卖双方分摊,而是由买方缴纳了。
并规定缴纳期限为两个月。从此,开始以保障产权为由征收契税。以后历代封建
王朝对土地、房屋的买卖、典当等产权变动都征收契税,但税率和征收范围不完
全相同。如清初顺治四年(公元1648年)规定,民间买卖、典押土地和房屋登录
于官时,由买主依买卖价格,每一两银纳三分(即3%)。到清朝末年,土地、房
屋的买卖契税税率提高到9%,典当契税税率提高到6%。中华民国成立后,于
1914年颁布契税条例。规定税率为:买契9%,典契6%。另外,还有一些免税规
定:官方、自治团体和具有公益性的法人在买卖、典当土地房屋时免纳契税。
1917年,北洋政府将税率改为买契6%,典契3%,各省征收附加税,但以不超过
正税的1/3为限。1927年国民政府公布验契暂行条例及章程,将契税划归地方
收入。1934年国民政府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通过了《契税办法四项》,要求
各省整理契税,规定买契6%,典契3%为税率高限,附加税以不超过正税的一半
为原则。至此,契税税率在全国统一起来。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契税暂行
条例》,将税率改为买契5%,典契3%。1942年修改《契税暂行条例》,将税目扩
大为买卖、典当、赠与和交换,后又增加了分割和占有两个税目。由于契税是以
保障产权的名义征收的,长期以来都是纳税人自觉向政府申报投税,请求验印或
发给契证。因此,契税在群众中影响较深,素有地凭文契官凭印、买地不税契,
诉讼没凭据的谚语。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契税暂行条例》,规
定对土地、房屋的买卖、典当、赠与和交换征收契税。1954年财政部经政务院
批准,对《契税暂行条例》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规定对公有制单位承受土地、
房屋权属转移免征契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土地禁止买卖和转让,征收土
地契税也就自然停止了。这样使得契税征收范围大大缩小,收入额很小。到文化
大革命后期,全国契税征收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后,国家重新调整
了土地、房屋管理方面的有关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适应
形势的要求,从1990年开始,全国契税征管工作全面恢复。恢复征收后,契税
收入连年大幅度增加,从1990年的1.3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36亿元,成为地
方税收中最具增长潜力的税种。但由于《契税暂行条例》立法年代久远,很多规
定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和执行。为了适应建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契税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
功能,从1990年起,就着手开始了《契税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其间经过大
量的调查研究,数易其稿。1997年7月7日,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224号令,
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课后
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
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
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文档评论(0)